第(3/3)页 公孙劫拉开帘布。 现在已经抵达至骊邑。 “你看看这些戍卒……”公孙劫面露无奈,“正戍其实已经算好的。如果是要去守边,这些边戍除了摇旗助威也无他用。就拿三川郡的人来说,若调至北方守边,光适应当地就要好久。等好不容易有些能耐,边戍期限就又到了。” “确实如此。” 陈平也是附和点头。 公孙劫则长叹口气。 关于秦朝的徭役制,后世大部分名人学者都予以批评,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之举。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可实际并无多少效果,属于严重的浪费! 比如后世的晁错,其实就批评过秦朝的戍役政策,而后上书《守边劝农书》。主要是提出改革边疆治理,谏言屯田戍边,这也算是最早的囤戍政策,可以粗暴理解为后世的生产兵团。 “陈君,如果是你又当如何做?” “平……” 陈平顿时沉默。 这问题他还真没考虑过。 公孙劫收起地图,轻飘飘道:“现在的秦国,是新生的帝国,充满朝气。当今陛下也是处处求新求变,我想你应该也都清楚。你不能永远都是个舍人,朝堂也需要些新人。本相虽有兴趣当个伯乐,但也得要有真的千里马。如果只是做些书吏的活,那肯定是不行的。” “平明白了。” 陈平抬手道谢。 此刻的他内心难免激动。 但还是努力平复下心情。 秦国举荐官吏,可是要受连带责任的。公孙劫作为丞相,当然有任免权。他要提拔个人上来,甚至都无需告诉秦始皇。作为丞相,就是有这么大的权力。 只是鲜少有人会这么干。 因为这难免会有培养党羽之嫌。 就像现在,公孙劫府上的张苍和陈平都还未正式出仕,都属于是丞相府的官吏。 “君上,已经到了。” “嗯。” 马车缓缓停靠在路边。 公孙劫旋即走下马车。 此刻正值晌午,阳光刺眼。 放眼望去,有着很多穿着赭衣的刑徒正在劳作。有的搬运木材,有的背着石头,还有很多人垂于山崖。 而在他面前则是座土城! 这座城就是骊邑! 就是为骊山皇陵而修建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