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秦教授意犹未尽,确认完后,他拉着林默,直接就在测试桌旁,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交流。 “林默,快跟我说说,你这个分级淬火加等温回火的曲线,特别是这个‘鼻温’区间的把握,比我们实验室目前尝试的几种方案都要精妙,你是怎么考虑临界冷却速度与转变产物控制的?” “秦教授,主要是结合了CCT曲线和实际工况的逆向推导,我认为原工艺的瓶颈在于…我们通过控制盐浴温度和搅拌速度,实现了近似数控的精度…” “导气孔这个直径和抛光工艺,对燃气流场的稳定性提升显著,这里的模拟计算你是不是用了新的模型?” “是的,教授,我借鉴了一些流体力学的最新成果,建立了一个简化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发现适当扩大并极致抛光。” “虽然单次燃气流量增大,但湍流强度显著降低,整体对自动机的冲击更平稳,后坐感也更柔和…” “还有这个枪钢的微合金化配方,虽然只是微调钒和氮的比例,但效果如此显著,你是不是发现了新的析出强化机制?” “对,我注意到原配方中钒的碳氮化物析出序列和形貌可以优化,通过控制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可以诱导产生更细小、弥散的析出相,同时晶粒细化…” 两人语速极快,抛出一个又一个极其专业、甚至有些晦涩的术语和数据,周围的人听得云里雾里。 秦教授越聊眼睛越亮,内心的震撼一波接着一波。 这已经不仅仅是“青出于蓝”了,这简直是在某些领域“开辟新蓝”!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秦教授忍不住再次惊叹,看着林默的眼神充满了激赏和一种发现瑰宝的狂喜: “老高这家伙,瞒得我好苦!也真是舍得把你放到这里来!不过,值!太值了!基层实践让你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完美无缺!这比你留在部委实验室里取得的成就大得多!” 说到这,他猛地想起什么,对助手说: “快!立刻给我接通京华大学机械系高主任的电话!我亲自跟他说!我得好好问问他,是不是早就知道林默在这儿搞这么大动静!” “这老小子什么事就知道瞒着我。” 电话很快通过保密线路转接成功。 秦教授对着话筒,语气激动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老高!高主任!你猜我现在在哪?” “你还能在哪?不是在研究所就是在研究所的路上?” “我在宁北!一个叫红星机械厂的地方!猜我见到谁了?林默!” 电话那头的高主任显然愣了一下,声音带着疑惑: “老秦?你怎么跑到宁北去了?林默……那孩子很有想法,也很有韧性…他怎么了吗?” 高主任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关切,似乎担心林默在下面遇到了什么困难。 “怎么了?我告诉你,他搞出了天大的事情!” 秦教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充满了分享巨大惊喜的兴奋,“他改进了63式自动步枪!对!就是那支我们都知道问题很多的63式!性能数据我告诉你,你绝对不敢相信!” 秦教授根本不给高主任反应的时间,如同连珠炮一样对着话筒报出了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数据: “50米散布不到3公分!一百米速射后精度依然极高!” “可靠性极高!沙子里刨出来照样打!我和专家组的同志刚完成了全部鉴定,结论是性能全面超越原设计,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老高!这是重大突破!是我们学生的成果!”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达十几秒的死寂,只能听到细微的电流嘶嘶声。 显然,高主任被这突如其来的、过于震撼的消息冲击得一时失语,需要时间来消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