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研究院?”赵建国愣了一下,这个名词在当时的基层军工厂里,可是个相当“高大上”的存在,通常都是国家级的大所大院。 “对!”林默语气坚定,“不需要一开始就追求大而全。我们可以先挂靠在厂里,甚至就先用厂里的技术科和实验室做基础。” “但必须有这个名分和规划。主要方向就是轻武器、单兵火箭筒、以及含能材料(炸药)的应用研究。” “有了研究院的牌子,我们才能更有理由吸引和留住人才,才能系统性地开展研发项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打游击战。” 赵建国摸着下巴,仔细琢磨着,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好处和难处: “想法是好想法!可是…老弟,这申请上去,部里能批吗?这可是要编制、要经费、要政策的!而且,咱们厂现在虽然有了起色,但底子还是薄,能撑得起一个研究院吗?” “事在人为。”林默分析道,“我们有成功的项目在手,‘红箭-1’和HEX炸药就是最好的敲门砖和业绩证明。这证明了我们具备研发能力和产出成果的潜力。” “总部现在正重视我们我们可以不要求总部立刻投入大量资金,先给政策,给名分,允许我们自筹一部分,或者从订单利润里划拨一部分作为研发基金。” “我们可以先从小的研发团队做起,重点解决现有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同时预研下一代产品。” 两人就在厂门口,你来我往地商量起来。 林默阐述研究院对红星厂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对保持技术领先、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性。 赵建国则从现实角度考虑审批难度、资金投入、人员编制等具体问题。 最终,赵建国猛地一拍大腿:“干了!老弟,你说得对!不能光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要想真正把厂子干大干强,成为一流的军工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核心绝对不行!” “这事儿有搞头!我回头就起草报告,以市国防工办和红星厂的名义联合向上申请!老子亲自去部里跑这个事!凭咱们‘红箭-1’的功劳,怎么也得磨下点政策来!” 看到赵建国态度转变并如此支持,林默也笑了:“有主任您出面,这事成功率就大多了。” “不过,”赵建国压低声音,“这事儿,在厂子里先得统一思想。尤其是老何他们,得让他们明白这是好事,不是瞎折腾。” “这是自然。” 很快,红星机械厂召开了领导班子扩大会议,林默在会上正式提出了筹建“红星军工技术研究院”的初步构想。 他刚说完,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安静。 何建设显然有些意外,他习惯性地考虑现实问题: “林厂,搞研究院是好事,长远看肯定有必要。” “但咱们现在一万具订单压在身上,生产任务火烧眉毛了,这个时候分心去搞研究院,会不会…而且这得花不少钱吧?” 生产科长马为国也点头:“是啊,厂房、设备、还有研究员,哪哪都要钱要人。” 供销科长张援朝却大声道:“我觉得林厂说得对!咱们不能光会傻干生产啊!” “就得有自己的脑袋瓜子!以后咱们自己能研究出新东西,还怕没订单?就像这次,要不是林厂搞出HEX和红箭,哪来的五百万?” “我看行!” 林默耐心解释:“何厂,马科的顾虑很对,所以研究院不是立刻就要大搞特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