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快!立刻打电话,通知钱老院士、光电研究所的总工、兵器工业部的王首席……把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只要能联系上的,全部请来!” “立刻!马上!就说有重大紧急情况,关系到国防安全,请他们务必以最快速度赶到部里开会!” … 凌晨三四点的京都,一辆辆小车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从各个方向驶向总装备部。 被从睡梦中叫醒的专家们,脸上带着困惑和些许不满,在车上互相通电话询问。 “老钱,怎么回事?部里这大半夜的搞什么名堂?” “我也不知道啊,电话里语焉不详,只说有重大突破,关系到前线,让我们务必到场。” “重大突破?什么突破非得在这时候验证?别又是下面哪个单位夸大了成果吧……” “唉,但愿不是白跑一趟,我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折腾。” “去看看吧,肯定不是小问题,应该是哪里有重大技术突破了。” 当管家们陆续抵达总部会议室时,抱怨和疑惑在进入房间的瞬间,化为了统一的惊愕。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会议室长条桌上那台孤零零放置的、从未见过的筒状装备吸引住了。 “这是……?” “某种光学观测设备?” “看结构,像是夜视仪?但跟我们现在装备的不一样啊……” 李振华站在主位,神色凝重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他环视在场的十几位国内光电领域的泰山北斗,声音沉稳地开口: “各位专家,深夜把大家请来,实在抱歉,但事情紧急,关系重大。” 他指着桌上的样机:“这就是今晚请大家来的原因。这是我们下属宁北红星军工技术研究所,刚刚研发成功的——微光夜视仪工程样机!” “微光夜视仪?” “红星所?那个搞出‘红箭-1’的地方?” “这……这怎么可能?!他们才成立多久?有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吗?” “李部长,您确定吗?微光夜视仪的技术壁垒可不是火箭筒能比的!” 果然,质疑声立刻响起,不是专家们固执,而是这件事本身太过匪夷所思。 一个偏远的、以常规武器起家的研究所,竟然不声不响地搞定了连他们这些国家级院所都头疼多年的世界级难题?这让人如何轻易相信? 钱老扶了扶眼镜,语气谨慎:“振华同志,我倒不是我们不相信,而是此事太过惊人,红星厂我也专门去考察过,的确有一定的实力,林厂长在机械装备上也非常有研究。” “但是微光夜视仪的核心在于像增强器,特别是三级联超二代像增强管的技术,涉及光电阴极量子效率、微通道板增益与噪声、真空封装……这些难点。” “我们集中了那么多力量,搞了整整几年都进展缓慢,他们一个厂办研究所……” 钱老的脸上满满的是意外。 属实是打破了他的认知。 在他的印象中,林默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年轻人。 不过那也只是在热火器上。 正所谓跨行如跨山,这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李振华理解地点点头,不过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对大家示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位专家,请你们亲自上手,验证一下这台样机的性能。” “测试环境已经按照他们报告里的要求,在隔壁暗室准备好了。” 专家们将信将疑地来到隔壁全黑的暗室。 当第一个专家——光电所的总工,按照简易说明将眼睛凑到目镜上时,他发出了一声和赵建国当初几乎一模见的、极度震惊的抽气声! “这……这图像!!!” 他失声叫道,猛地调整着方向,“增益……这增益太高了!噪声比我想象的要小得多!这分辨率……简直了。” “他红星厂到底怎么做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