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做梦?” 张福一愣,这答案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脸上的厉色稍缓, 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疑惑和荒谬感。 “你做个梦就能编排起学问来了? 做的什么春秋大梦!” 苏惟瑾等的就是这一问! 他立刻顺着杆子往上爬, 用袖子胡乱抹了把脸, 努力做出又害怕又怀念又有点神神道道的复杂表情,抽噎着说: “回…回管家老爷… 小人昨夜梦到了去世多年的爷爷了… 他老人家在梦里, 穿着干干净净的长衫, 不像生前那么穷苦了… 他就拉着小人,手里拿着本书, 好像…好像就是《论语》… 他老人家就说…” 苏惟瑾模仿着老人沙哑的腔调, 将刚才纠正钱秀才的话, 稍微变了变句式,重复了一遍, “…说《张侯论》是依着《鲁论》二十篇定的, 没加别的…那《齐论》里多的两篇, 早就没了…还让小人要记住…”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张福的反应。 只见张福脸上的怒容渐渐被惊疑不定取代,眉头紧紧皱起。 托梦? 这说法在迷信的古代社会极具杀伤力, 尤其是涉及逝去的亲人, 更是平添几分神秘和不可质疑的色彩。 苏惟瑾趁热打铁,继续加码,哭得更加“情真意切”: “小人刚才在窗外, 听得先生讲到《论语》传本, 不知怎的,就想起了爷爷梦里的教诲… 一时恍惚,还以为是在梦里… 才…才脱口而出…小人知错了! 小人再也不敢了!求管家老爷饶命啊!” 他一边说一边砰砰磕头, 额头上很快就见了红印, 显得无比凄惨可怜又“孝心可嘉”。 这一番唱作俱佳的表演,信息量巨大: 知识来源(逝去爷爷托梦,死无对证)、 动机(思念亲人,孝心驱动)、 性质(无心之失,并非有意挑衅), 全都圆上了! 还把一件“僭越犯上”的大事, 巧妙扭曲成了一出“感天动地孝子思亲”的苦情戏码! 张福彻底被唬住了。 他盯着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的苏惟瑾,脸色变幻不定。 他本能地觉得这事有点邪性, 哪里不对劲。 一个做梦的奴才, 能说出连钱秀才都可能讲错的东西? 但“托梦”之说又太过玄乎, 尤其涉及祖宗先人, 在这年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再者,这小子表现得如此恐惧懊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