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福压低声音,三角眼里闪烁着精光。 “明日开考后,会有人把题目送到你手上。 你用这个把答案写好,再送回来!” 苏惟瑾接过笔管,超频大脑瞬间分析了它的结构 ——做工精巧,中空部分恰好可以藏匿纸条。 “少爷在玄字柒拾叁号,位置靠后,临近东角门。” 张福继续交代。 “东角门是递送饮水之处,守卫相对宽松。 记住,开考半个时辰后行动。” 苏惟瑾恭敬应下,心中冷笑。 张家果然还是走了作弊的老路,而且计划得相当周密。 张福前脚刚走,苏惟瑾便取出小刀, 在笔管内侧刻下了一个极细微的记号 ——那是他前世记忆中的一个特殊符号,这个时代绝无第二人认得。 这个笔管,将来会成为指认张诚作弊的铁证! 他摒除杂念,开始最后的推演与布局。 大脑化作超级计算机,进行着复杂的沙盘模拟: 核心杀伤性武器——试卷本身: 必须极致优秀,优秀到令人惊艳, 却又在某些关键处,留下与张诚学识背景、师承体系完全悖逆的“天才破绽”。 他要将超越时代的见解(经赵文萱札记和自身知识库融合修正), 用最正统的八股文形式包装起来, 并在策问中埋下一个看似高明、实则隐含致命逻辑陷阱的“良策”。 身份伏笔——笔迹: 需极致模仿张诚的笔迹(他早已通过平日功课掌握其八成特征), 但在起笔、收锋的细微发力习惯上, 留下独属于他苏惟瑾的、极难察觉却又客观存在的印记。 引爆机制——借力打力: 静待学政系统自行发现异常。 若他们未能察觉,或有人想压下, 他就在考试结束“放牌”时,利用规则, 用沭阳口音向特定差役“无意”透露关键疑点,巧妙引导调查方向。 终极退路:若计划出现意外,张家侥幸过关, 则启动七叔公苏正廉这条线,争取尽快脱籍,凭真才实学参加下一科。 但,这只是最坏的打算。 他追求的是在此次府试,毕其功于一役! 推演完毕,苏惟瑾眼中寒光内敛,杀机隐于平静之下。 他取出张福特供的稿纸和墨锭,开始进行最后的“武器”调试——练习笔迹。 笔下流淌出的,赫然是张诚那浮夸又带着几分笨拙的字体,惟妙惟肖。 但在超频视觉的微观洞察下, 几个关键笔画的转折处,一丝属于他自己的、沉稳内敛的力道蕴藏其中,如同蛰伏的毒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