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非自然氧化。 指尖轻轻摩挲,纸质偏硬且脆, 缺乏宋纸特有的柔韧感。 他翻开内页,墨色倒是黝黑, 但浮于纸面, 缺乏历经岁月沉淀后“墨浸纸背”的沉实感。 更绝的是,他一眼扫过版心(书口处), 上面刻着的“汲古阁”三个字让他差点笑出声。 苏惟瑾抬起头, 脸上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 看着那横肉壮汉: “你说这是宋版书?” “当…当然是!” 壮汉被他看得有些发毛,硬着头皮道。 “哦?” 苏惟瑾声音微微提高, 确保周围看热闹的邻里都能听见。 “可我怎不知,当朝的‘汲古阁’, 就能刻印大宋时期的书了?” “什么?” 壮汉一愣,没反应过来。 旁边有些见识的邻居已经开始窃窃私语: “汲古阁?好像是咱们朝毛晋毛家的书坊吧?” 苏惟瑾不给他思考的时间, 继续追击, 语速平稳却如连珠炮般: “此书纸张,乃是用硫磺熏蒸做旧, 色泽均匀却刺鼻, 真实的古纸色泽过渡自然, 且带有书香而非硫臭。 再看这墨色,浮而不沉, 显然是新墨仿写后做旧, 真实的古书墨色深入纤维,光下沉稳。” 他伸出食指, 在一页空白处轻轻一抹, 指尖竟沾染了些许黑色: “瞧瞧,若是真古墨, 数百年早已吃透纸张, 岂能一擦就掉?” 接着,他指着书中的一处刻印字体: “再者,这字体模仿的是南宋浙本风格, 秀劲有神,但笔画间却露出了马脚。 请看这个‘之’字,转折处僵硬, 带上了明代后期才流行的馆阁体匠气。 宋人刻书,岂能预知我朝字体风尚?” 最后,他“啪”地一声合上书, 目光锐利如刀,直刺那壮汉: “最重要的是, 真正的宋版《礼记》, 避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讳, ‘敬’字或缺笔或改字。 你这本书,‘敬’字堂堂正正, 毫无避讳! 莫非你这宋版书, 是穿越时空从不需要避讳的朝代来的不成?!” 这一连串的专业剖析, 从纸张、墨色、装帧、 字体到避讳制度,层层递进, 证据确凿,逻辑严密, 直接把那壮汉和他两个同伙给打蒙了! 周围邻里发出恍然大悟的“哦——”声, 再看那几个无赖的眼神,充满了鄙夷和嘲讽。 “原来真是假的!” “我就说陈家老实本分, 怎么可能干这种事!” “这几个杀才,真是缺德冒烟了!” 横肉壮汉脸涨成了猪肝色, 指着苏惟瑾: “你…你胡说八道!你算什么东西…” “我乃本县新进童生苏惟瑾。” 苏惟瑾淡然道,声音不大,却自有一股威严。 “尔等手持伪书,公然讹诈良善, 扰乱市井,按《大明律》, 诈欺取财未遂者,亦当杖责六十,枷号三日。 要不要我现在就去请县衙的周捕头(他刻意点出周大山父亲的名号)来辨辨真假? 想必他对几位也是熟客了。” 一听到要见官,还要挨板子戴枷锁, 三个无赖彻底慌了神。 那瘦高个和矮冬瓜已经开始往后缩。 苏惟瑾趁热打铁,目光扫过三人, 忽然压低了声音, 只用他们几人能听到的音量道: “是斜对门‘墨香斋’的刘掌柜, 还是拐角‘文华书舍’的李老板让你们来的? 这点小把戏,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 回去告诉你们东家, 做生意各凭本事, 再敢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算计陈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