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死亦有道。 是像一只蝼蚁般被碾碎在历史的车轮下,还是化作一颗流星,哪怕只有一瞬,也要划破这黑暗的天际,留下足以让后世传颂千年的光芒? 方孝孺心中的荒谬感,如潮水般退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扭曲的亢奋。 骂阵? 好一个骂阵!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何曾有文臣敢于孤身立于阵前,以三寸不烂之舌,喝退百万雄兵? 没有! 史书上没有! 今日,我方孝孺便要做这古今第一人! 他眼中的景象变了。 城下那黑压压的百万大军,不再是催命的阎罗,而是他登天之阶。 那肃杀的铁与血,不再是死亡的预兆,而是他扬名立万、铸就万世贤师之名的最佳背景板! 只要他今日能以言语退敌,哪怕只让那逆贼朱栢的军心动摇半分,他的名字,就将与日月同辉! 至于被射成刺猬? 那又如何! 为君分忧,为国尽忠,慷慨赴死,这正是儒者梦寐以求的归宿! “臣,遵旨!” 方孝孺猛地一甩袍袖,转身,对着御座上的朱元璋,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大礼。 他的声音洪亮而决绝,充满了舍我其谁的悲壮。 这一刻,他不是那个心里骂娘的方孝孺了。 他是大明的脊梁,是天下的表率,是读书人的种子! 朱元璋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绪。 他看着方孝孺,在看一个陌生人,又在看一个早已注定结局的死士。 最终,他只是疲惫地摆了摆手。 方孝孺不再言语,挺直了腰杆,一步一步,朝着城墙的阶梯走去。 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极稳,极重。 绯色的官袍在他身后翻飞,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城墙上的守军,文武百官,都用一种敬畏、同情、夹杂着嘲弄的目光注视着他。 在他们眼中,这个瘦削的读书人,正走向他生命的终点。 曹国公李景隆,正焦头烂额地指挥着防务,眼角的余光瞥见方孝孺走下城楼,不由得一愣。 “方学士,您这是……” 方孝孺目不斜视,声音冷冽如冰:“奉陛下旨意,出城骂阵!” 骂阵? 李景隆的眼睛瞬间瞪大了,随即被狂喜所淹没。 他正愁着怎么拖延时间,怎么面对城下那尊杀神朱栢,没想到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虽然他也觉得这事儿荒唐得离谱,可眼下,只要能让朱栢不立刻攻城,别说让方孝孺去骂阵,就是让他去跳大神,李景隆也绝无二话。 “壮哉!方学士真乃国之栋梁!” 李景隆脸上挤出无比崇敬的表情,看到了救星。 “来人!快!快给方学士让开通路!打开城门!”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生怕方孝孺反悔。 沉重的铁索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巨大的城门在数十名士兵的合力推动下,缓缓地、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打开了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 门外,是另一个世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