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长街之上,韦谅骑马朝着太极宫狂奔。 他的脑海中,一阵阵的后悔。 他原本准备是要用《水调歌头》的,但安庆宗一番挑衅,让他将自己最初的诗给忘了。 是的,在那一瞬间的时间里,韦谅是真的将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忘了,安庆宗的挑衅,让他将心底最深处的敏感神经给挑拨了起来。 在那种气氛下,《水调歌头》是真的不合适。 看将来吧,什么时候他在皇帝面前,亲自做这首诗,或许才好。 想到这里,韦谅不由得摇头,也不由得好笑,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要依靠作诗来扬名。 因为即便靠作诗来扬名,在如今的大唐,最多不过是又一个李白。 能如何? 能怎样? 最终要靠的,还是家世,背景,还有力量。 当然,有了这个诗名,韦谅未来走的可能会更快一些,更顺一些。 紧跟着,韦谅就将这些念头给抛弃,因为视线的尽头,太极宫已经出现。 莫名的,安庆宗又出现在了韦谅的脑海中。 安庆宗,还有那韦弘敏的画作。 韦弘敏是高宗朝的宰相,不,更加直接的说,他是中宗皇帝第一次登基时任命的宰相。 可惜,没过多久,李显被废,韦弘敏也因此被贬,最后郁郁而终。 韦弘敏和韦温,韦巨源,韦安石,这些韦皇后的近支亲属不同,虽然韦皇后也称韦弘敏一声堂兄,但实际上,韦弘敏是出身韦氏西眷一脉。 韦谅和韦皇后,都是出身东眷一脉。 然而不同的是,韦皇后出身逍遥公房,而逍遥公房又是从勋公房分出来的。 所以韦温,韦巨源,韦安石这些人都是韦后的近支亲属,所以,在李隆基诛诸韦时,这些人几乎被杀个干干净净,只有韦安石侥幸逃过一劫。 也正是因为韦弘敏死的早,所以,韦皇后一案的时候,他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死后的名声也没有受到影响。 韦弘敏的遗作被找到,的确是一件好事,但他虽然字画不错,可于当时而言,并不出色。 实际上除了京兆韦氏以外,其他人对于韦弘敏的遗作不感兴趣才对。 韦谅不知道安庆宗究竟是怎么找到这件东西的,但韦弘敏和韦谅的血脉相距较远,他留下来的东西,对韦谅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他唯一的价值,就是不让韦谅升起警惕。 如果说安庆宗拿出来的,是韦温,韦巨源,韦安石这些人遗留下的东西,韦谅立刻就会万分警惕起来,警惕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和武后一党,和太平公主一党牵连关系。 所以,他就算不会毁掉它,也会将它藏在一个别人永远也无法找到的地方。 玉真公主那里,就是如此。 有安禄山在后面站着,韦谅怎么可能相信安庆宗是什么无害的好人。 所以,他很怀疑,今夜的一切,实际上就是一场精密细致意图长远的算计,而背后帮助安庆宗在算计一切的人,就是严庄。 那张画太蹊跷了。 越是普通,蕴含的风险可能就越大。 尤其韦弘敏虽然早死,但他终究曾经被韦皇后称呼过一声堂兄。 尤其,他还是曾经的宰相。 所以这一切还是让玉真公主去承担吧。 如果真的这一切里面有隐患,而且能被发现出来,那么一切清晰可见,和韦谅没有任何关系,反而是安庆宗会被牵连出来。 韦谅神色平静下来。 安庆宗,严庄。 日后别让他找到机会,不然,韦谅会直接想办法弄死严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