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真如此,实乃大唐之福,李氏之福。 他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青雀,”李世民的声音温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你能有此心,朕……很高兴。真的很高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你若真能如此想,如此做,朕心甚慰,你母后在天之灵,亦必欣慰。” 李泰心中狂喜,知道父皇已被说动,但仍强自压抑着,保持恭谨姿态。 “儿臣只是尽本分,不敢当父皇如此夸赞。” 李世民沉吟片刻,终于做出决断。 “好!你所荐崔敦礼,朕记下了。此人确有其才,堪当考量。朕即刻下旨中书省议处。” “儿臣谢父皇信任!” 李泰连忙叩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他趁热打铁,又说了几句。 “父皇,太子兄长近日操劳国事,甚是辛劳。” “儿臣虽在宫外,亦常挂念。还请父皇代儿臣转达,望兄长保重身体。若……若兄长不弃,儿臣愿常往东宫请教,虽才疏学浅,或亦可为兄长参详琐务,分忧解难。” 这番话更是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 他龙颜大悦,连声道:“好!好!朕一定替你转达。你们兄弟能如此,朕还有何忧!退下吧,好好编修你的《括地志》,此事,朕自有主张。” “儿臣告退。” 李泰强忍着几乎要溢出嘴角的笑意,恭敬地退出了两仪殿。 一出殿门,走在长长的宫道上,李泰脸上的恭谨瞬间化为压抑不住的得意和兴奋。 他仿佛已经看到崔敦礼坐上西州黜陟使之位,看到西州的财富与权柄通过这条线,源源不断地汇入他的魏王府。 而两仪殿内,李世民独自回味着方才与李泰的对话,脸上带着许久未见的舒心笑容。 他当即唤来中书舍人,口授旨意,将魏王举荐之邓州司马崔敦礼为西州黜陟使,交中书省与吏部、门下省联席会议,尽快斟酌妥帖上奏。 他甚至特意叮嘱了一句。 “告知中书诸位相公,魏王此荐,出于公心,为国举贤,尔等议处时,需郑重考量。” 皇帝的旨意迅速传达到中书省,旋即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长安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