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撬动整个天下的人心。-《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1/3)页

    李承乾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消化着李逸尘话语中的巨大信息量和冲击力。

    倡导向学,传播诗句,争夺文化话语权和人心……

    这已不仅仅是权谋算计,更是在尝试撬动数百年来坚固无比的文化阶层壁垒!

    看着他眼中闪烁的思索光芒,李逸尘知道,需要给他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和使命感,来统合这些看似分散的策略。

    “殿下,治国平天下,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代人所能尽全功。每一代雄主,皆有其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李承乾神情一肃。

    “请先生指教。”

    “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

    “他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乱纷争,奠定了华夏大一统的根基。此其时代之责任,他做到了,虽秦二世而亡,然其制垂范后世。”

    李承乾不禁点头,这一点,他自幼便听太傅讲过,但此刻听来,感受尤为不同。

    “汉高祖刘邦,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破暴秦,败强楚,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汉武帝刘彻,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东定朝鲜,西通西域,开拓万里疆土,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后世褒贬不一,却真正让‘汉’之一字,成为我等族裔千载不变的称谓!”

    “他们让华夏有了强盛的统一认同与昂扬的斗志。此乃他们的时代责任。”

    李承乾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他想起了浩瀚的《史记》《汉书》,那些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岁月。

    “光武帝刘秀,再造大汉,中兴汉室,抚平战乱创伤,重振朝纲。”

    “前隋文帝杨坚,结束南北分裂,再次一统华夏,开创开皇之治,革新制度,积累国力。他们承前启后,维系了华夏文明的命脉与繁荣。”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李承乾。

    “如今,大唐立国,陛下开创贞观之治,四海承平,国力日增。此时此世,殿下认为,大唐的时代责任何在?”

    “殿下身为储君,未来所欲肩负者,又为何事?”

    李承乾被问得心神剧震。

    他从未如此刻般,站在一个如此宏大的历史视角,去思考一个时代、一个王朝的使命。

    他喃喃道:“大唐……的时代责任?”

    “不错。”李逸尘语气坚定。

    “陛下已扫平外患大部,内政治理亦初见成效。然则,天下真正之大患,或不在外,而在内。”

    “在于数百年来形成的世家门阀对权力、资源、知识的垄断!”

    “在于寒门英才无由上达!在于广大黎庶被牢牢束缚于土地,难有喘息之机!”

    “这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民力,亦束缚着国运!”

    “殿下!”

    李逸尘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

    “打破门阀对仕途与学问的垄断,将读书的种子,尽可能地向更广阔的人群播撒出去!”

    “让更多人的才智,能为帝国所用!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仅仅是少数幸运儿的奇迹,而成为一种可以被期盼的可能!”

    “这或许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但总要有一个人,一个身处权力核心的人,去开启这个头,去播下这第一把种子!”

    他凝视着李承乾的双眼,一字一句地说道。

    “殿下在山东的所作所为,罢黜贪官,整顿吏治,赈济灾民,已是在破除旧的积弊。”

    “如今,再行鼓励向学、扶持寒俊之举,便是在尝试建立新的秩序!”

    “这是在为大唐,也为这天下,开拓更深厚的人才根基,注入更旺盛的活力!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承乾只觉得脑海中仿佛有惊雷炸响,全身的血液都似乎在这一刻涌向了头顶,让他耳中嗡嗡作响,心跳如鼓。

    打破世家垄断!广开寒门之路!播撒读书种子!

    时代的责任……

    这些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在他固有的认知壁垒上,又像是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他此前迷茫而狭隘的视野。

    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一种更加宏大、更加炽热的情感在他胸中激荡、奔流!

    为了自己,不再仅仅是苟全性命,而是要实现这份抱负!

    为了生民,不再仅仅是口头上的“仁政”,而是切实地为他们打通上升的渠道,让更多人的才智不被埋没!

    是的!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些!

    扶持寒俊,倡导向学,打破垄断,为大唐,也为这天下,注入新的活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