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岂非……刺客、死士之行径?” 在他所受的教育里,战争更多是勇气、谋略和实力的正面碰撞。 “非是单纯的刺客死士。” 李逸尘肃然纠正。 “刺客死士,多为一次性之用,或仅凭血气之勇。而臣所言‘奇兵’,乃经过极端严苛、系统训练之职业军人!” “他们精通各种杀敌技巧,更擅野外生存、伪装潜伏、情报判读、协同作战。” “他们是为战争而生的工具,是殿下手中,最锋利、最隐蔽的那把刀!” “他们执行的是寻常军队无法完成,却能对大局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特殊任务。” 他看着李承乾眼神的变化,知道对方已经开始接受这个理念。 便继续深入剖析此举对太子的好处。 “殿下试想,若您向陛下提出此议,组建这样一支小而精悍的力量,其利有三。” “一,规模极小,不过一二百人,不会触动陛下对东宫掌兵的敏感神经,不显山不露水。” “二,借此机会,殿下可名正言顺地参与甚至主导这支未来利器的选拔与组建过程。” “其成员来源,可部分从忠诚可靠、背景清白的东宫卫士、或将门中无甚背景的旁支、乃至民间奇人异士中遴选。” “此乃培植未来嫡系军官之绝佳途径!” “三,一旦此队建成,并在未来战事中立下奇功,其主导者殿下,在军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将获得何等提升?” “且这些人,因训练、作战方式特殊,天然易于形成对直接指挥者的高度忠诚。” 李承乾只觉得脑海中困扰他的迷雾被这股疯狂的想法吹散了不少。 是啊,不去碰触那些现有的、盘根错节的军方势力。 而是另起炉灶,创造一种全新的、完全由理念和严酷训练塑造的力量! 这确实符合他当下“静观其变,暗中蓄力”的处境! 先生此策,不仅有理,而且……很厉害! 他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和操作空间! “先生……此策……着实令人……茅塞顿开!” 李承乾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但他旋即想到关键。 “只是,如此奇兵,该如何练就?又该如何向父皇进言?若由学生提出,父皇是否会疑心……” “殿下所虑极是。”李逸尘接过话头。 “故而,此事必须光明正大,坦诚布公。殿下当主动向陛下一人陈情,言明此乃为应对高句丽山险城坚、减少大军攻坚伤亡、行奇兵制胜之道所想出的‘新策’。” “强调此队专为战时特殊任务而设。唯有如此,方能消除陛下猜忌,甚至可能获得陛下的赞赏与支持。”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荡的心绪,缓缓点头。 “先生深谋远虑,学生明白了。” “只是,如何训练才能达到先生所言之效果?” 李逸尘似乎早有准备,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写满字迹的纸张,神色郑重地递了过去。 “此乃臣根据古之锐士训练之法,参杂一些异想,草拟的些许训练要则,仅供殿下参详。” “臣于军事亦是门外汉,此仅抛砖引玉之用。” 李承乾迫不及待地接过,展开细看。 起初还能保持镇定,越往下看,他的脸色越是变幻,最终化为彻底的震惊与茫然。 那纸上所写,完全颠覆了他对“练兵”的认知! “负……负重疾行四十里?每日?中间还不能休整?”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唐军精锐一日正常行军也不过数四五十里,而且还是需要中间休整,这要求背负重物持续狂奔,简直是折磨! “极寒天气下,仅着单衣,于野外求生数日?辨识毒物,猎取野食?” 这在他看来这么做近乎于自杀行为! 李逸尘见他目光停留在此处,便解释道:“殿下,辽东苦寒,远超长安。” “寻常士卒若无准备,冻伤减员恐比战损更甚。故奇兵必须习得寒地生存之法。” “譬如,需懂得寻找背风处,利用积雪构筑雪屋或挖掘雪洞以避风寒,雪层之下,往往比暴露于寒风之中温暖许多。” “需懂得辨识可食用的树皮、草根、以及冬季仍能寻到的少数野果、猎物,知晓如何设置陷阱捕捉小型兽类。” “需懂得取火之道,即便在潮湿雪地,亦需掌握利用随身携带的火石、火绒,或摩擦等法生火。” “更需懂得如何活动肢体,促进气血流通,防止冻僵。” “甚至,需懂得利用动物油脂涂抹暴露皮肤,以作防护。” “凡此种种,皆需反复演练,形成本能,方能在绝境中觅得一线生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