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臣等……告退。-《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3/3)页

    带着一丝安抚的意味,对李承乾道:“太子,有何事不能与几位爱卿一同商议?他们皆是股肱之臣,足可参详。”

    这是皇帝在给这几位重臣面子,也是在提醒太子,这些人地位尊崇,不可或缺。

    然而,李承乾面色不变,语气依旧平稳。

    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持。

    “回父皇,此事关系甚大,儿臣以为,仍需先行与父皇商议,待父皇圣裁之后,再决定是否告知诸位相公。”

    他坚持要单独奏对。

    李世民看着儿子那平静却坚定的眼神,沉默了片刻。

    若非真有极其重要且敏感之事,不会如此坚持。

    他最终摆了摆手。

    “既如此,诸卿且先退至偏殿稍候。”

    “臣等……告退。”

    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高士廉四人躬身行礼,依次退出了两仪殿。

    每个人的脚步都比平日沉重了几分,脸上的表情复杂难言。

    那种被排除在最高决策圈之外的感觉,如同阴云笼罩在他们心头。

    待殿门重新关上,殿内只剩下父子二人。

    李世民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带着探究与一丝不悦。

    “现在可以说了,究竟是何等紧要之事,连辅机他们都听不得?”

    李承乾从袖中取出另一份更为详细的奏疏,双手呈上。

    “父皇,儿臣所奏,乃关于组建一支特殊小队之事。此队不用于正面战阵,专司潜入敌后、侦察、破袭、斩首等特殊任务。”

    “儿臣称之为‘敌后侦缉与破袭锐士’。”

    内侍接过奏疏,转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展开,仔细观看。

    这份奏疏比之前那份详细得多,诸如负重长途奔袭、极端环境生存、伪装潜伏、多种兵器精通、小队协同作战等要求,已足够令人心惊。

    看着看着,李世民的眉头越皱越紧。

    这训练之法,严苛到了极致,远超当前任何一支唐军部队的标准。

    许多项目在他看来,近乎折磨,甚至……送死。

    他放下奏疏,目光锐利地看向李承乾。

    “高明,你这训练是否过于……严苛?依此训练,恐十不存一!这与蓄养死士有何区别?”

    李承乾早已准备好说辞,他迎着李世民的目光。

    “回父皇,此非死士。死士多为一次性之用,或仅凭血气之勇。”

    “儿臣所欲组建之锐士,乃经过系统严苛训练之职业军人。”

    “他们的一切行动、功过,皆会有详细记录归档,其身份材料,仅在父皇与儿臣处掌握。”

    “他们立功,当依军功受赏,晋升官职,光耀门楣,绝非见不得光之辈。”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训练伤亡……儿臣亦知此法严苛。然非常之兵,当用非常之法。”

    “唯有历经极限锤炼,方能于万军之中,险恶之境完成任务,存活下来。”

    “儿臣……已有一些可降低伤亡、提升成效的训练方法与医药保障,当尽力为之。”

    李承乾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心。

    这份信心并非完全源于他自己,更多的是对李逸尘的绝对信任。

    李世民凝视着李承乾,久久没有说话。

    他心中同样震惊。

    这套训练理念,与他所知的任何练兵之法都迥然不同,强调的不是阵型与集体冲锋。

    而是个人的极限、小队的配合以及各种特殊技能的掌握。

    其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在常规战场之外,开辟一条隐秘而致命的战线。

    虽然怀疑其可行性,但李承乾将其摆在明面上奏请,态度坦诚,并且强调了记录与奖赏,与私蓄死士划清了界限。

    更重要的是,太子愿意将这种事情向他这个皇帝和盘托出。

    而不是私下偷偷进行,这份态度,让李世民心中的疑虑消减了不少。

    即便太子私下搞,以他的手段,未必不能查知,如今主动提出,反而显得光明磊落。

    沉吟良久,李世民终于开口,语气缓和了些。

    “既然你坚持,且已有考量……也罢。便准你所奏。规模暂定二百人,由你全权负责遴选与初期训练,一应所需,由兵部与少府监配合支应。”

    “然,需定期向朕禀报进展,不得有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