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算计。 “叶凡此子,才具惊人,然其心难测,其志未明。” “用得好,是国之利器!” “若有异动,则危害无穷。” “将来,这把打磨好的‘李进’之刀,未尝不能用来…制衡那把过于锋利的‘叶凡’之剑!” 他重新坐回龙椅,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此事之后,寻个由头,对李进进行嘉奖。” “不必过于显赫,但要让他感受到咱的留意和期许。” “一步步来,将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历练。” “咱要看看,这块璞玉,最终能被打磨成什么样子。” “是!陛下深谋远虑,臣佩服!” 毛骧心中凛然,再次躬身。 “去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 “等老四那边有了结果,立刻给咱送来。” “臣,领旨!” 毛骧恭敬退下。 殿内重归寂静,朱元璋独自坐在御座上,目光幽远。 …… 夜色深沉。 东宫寝殿内,只点了几盏昏黄的宫灯,将朱标的身影映照得有些单薄。 他面前摊开着几份由西厂番子秘密送来的奏章副本,上面是燕王朱棣白日里代为批阅的笔迹。 朱标看得极为仔细。 越看,眉头越是舒展,甚至不时微微颔首! 奏章涉及边防军需,地方水利,漕运调度等繁杂事务。 朱棣的批阅条理清晰,意见中肯。 既有对旧例的遵循,又不乏因地制宜的变通。 处置果断,切中要害,显露出出色的政务处理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看着这些朱批,朱标心中百感交集。 有对四弟才干的欣赏,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想起四弟在军中的赫赫威望,想起他今日在病榻前那看似真挚的忧虑……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滋生的藤蔓,悄然缠绕上他的心间。 或许…… 或许将这储君之位,这万里江山的重担,交给能力出众,果决刚毅的四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或许在他手中,大明能开创一个更为强盛的盛世? 自己这病弱之躯,又何苦强撑,惹得兄弟离心,朝局动荡?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有些难以遏制! 他沉默良久,终于对侍立在阴影中的心腹低声道。 “去,请叶先生秘密过来一趟,要快,莫要惊动任何人。” 约莫半个时辰后。 叶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寝殿内。 他其实早已从各种渠道得知燕王朱棣超乎寻常的抵京速度,心中对今日之会面已有预料。 “殿下深夜相召,不知有何要事?” 叶凡拱手行礼,目光扫过朱标面前那些奏章副本,心中已然明了七八分。 朱标挥退了左右,殿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