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太……太子殿下?!” “殿下您…您这是……” 惊愕的低呼声此起彼伏,百官与诸位皇子皆是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位“奇迹般”康复的储君。 秦王、晋王等人更是面面相觑。 他们火急火燎赶回京城,就是因为听说大哥病危。 可眼前这神采奕奕的朱标,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唯有龙椅之上的朱元璋,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脸上却依旧是那副高深莫测的平静。 他心中了然。 标儿这是不打算再“病”下去了,要借着今日这场风波,正式走到台前,展露锋芒! 在无数道震惊、疑惑、探究的目光注视下。 朱标从容不迫地走到御阶之前,对着朱元璋躬身行礼,声音清朗沉稳。 “儿臣朱标,参见父皇!” “起来吧。” 朱元璋声音平淡,“标儿,你身子刚好,何事如此急着上朝?” 朱标直起身,目光扫过一旁躺在榻上,脸色复杂的燕王朱棣,以及那些刚才还气势汹汹,此刻却有些不知所措的御史。 最后重新看向朱元璋。 双手呈上一份文书。 “启禀父皇,儿臣抱病期间,偶得密报,事关四弟清誉,更关乎我大明宗室和睦,不敢不察,故而命人详加探查。” “今已查明,四弟此番未奉明旨提前入京,实乃受奸人蒙蔽!” 他语气沉痛而恳切。 将姚广孝如何“妖言惑众”,如何“捏造东宫厄运”,如何“诱骗”燕王星夜兼程的罪证一一陈述。 条理清晰,证据确凿。 他言语之间。 既点明了燕王行为的过失在于受蒙骗。 更着重强调其“忧心兄长”、“重情重义”的本心。 将一场可能引发朝堂地震的“藩王窥伺储位”危机,巧妙化解成了“小人作祟,兄弟情深”的戏码! 一番陈述,逻辑严密,情理交融。 既保全了皇家颜面。 又彰显了他作为兄长和储君的宽厚与明察。 那股自然而发的沉稳气度与掌控局面的能力,让许多原本还对太子能力有所疑虑的老臣暗暗点头! 朱元璋听着,脸上适时地露出了震怒之色,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声道:“好一个妖僧!” “竟敢如此离间天家,其心可诛!” “幸亏标儿你洞察入微,处置果断,否则咱险些冤枉了老四,酿成手足相残之祸!” 他话锋一转,看向朱棣,语气依旧带着余怒,却多了几分恨铁不成钢! “老四!你念及兄弟之情,其心可嘉,但违背旨意,擅离封地,终究是错!” “咱罚你禁足府中十日,静思己过!” “你可服气?” 朱棣躺在榻上,心中五味杂陈。 既有被“证明清白”的复杂庆幸,更有对这位大哥手段的深深忌惮! 他挣扎着想要起身谢恩,被朱元璋挥手制止,只能虚弱地应道:“儿臣……领旨谢恩,心服口服。” 皇帝和太子一唱一和,已然将此事定性。 那些原本弹劾得起劲的御史们,眼见“铁证”如山,太子又亲自出面定调,哪里还敢再多言? 纷纷缩回了队列之中,暗自庆幸刚才没有把话说得太绝。 刘伯温站在文官队列中,垂眸不语,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