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哥哥,咱有时候躺在这皇宫里,就会想起当年……” “想起咱爹娘走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块埋骨的薄地都寻不着……” 提到往事,朱六九的眼神也黯淡下来,唏嘘道。 “是啊,那时候……难啊。” 朱元璋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朱六九,语气带着沉重的追忆和无比的真诚。 “那时候,要不是老哥哥你,念着亲戚情分,东奔西走,求爷爷告奶奶,给咱爹娘寻了那块安身之地……” “咱朱元璋,怕是连爹娘最后一点身后事都办不妥当!” “这份恩情,咱记在心里,一辈子都不敢忘!” 朱六九被他这番话勾起了心酸,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都是应该的,应该的……说这些干啥。” “不,要说!” 朱元璋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一股凛然之气!! “正因为咱是从那苦日子里爬出来的,咱才知道百姓的苦,才知道一口粮食,一寸土地对他们有多金贵!” “所以咱坐了这天下,最恨的,就是那些黑了心肝的贪官污吏,恨那些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恶霸豪强!” 他的声音如同闷雷,在亭中回荡。 目光不经意间,再次扫过朱桓。 朱六九听得连连点头,脸上也涌起愤慨之色。 “该恨!这些人就该千刀万剐!重八你做得好!”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仿佛下了很大决心,将目光正式投向朱桓,语气变得异常语重心长,几乎是一字一顿。 “桓儿啊,你听着。” “你是咱朱家的子弟,虽然不在朝为官,但更要谨言慎行,洁身自好!” “千万,千万不能做那违法乱纪,欺压百姓之事!” “否则,害的不单单是你自个儿,更是会寒了天下人的心,坏了咱朱家这大明朝的根基和名声啊!” “你,明白吗?” 这番话说得极其严肃,甚至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朱桓心中猛地一咯噔,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但他脸上那谦和温良的表情却没有丝毫破绽,立刻站起身,躬身行礼,声音清晰而恳切。 “叔叔的教诲,桓儿铭记于心!” “请叔叔放心,桓儿自幼蒙父亲教诲,深知礼义廉耻,断不敢行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 “定当时时自省,绝不敢有负叔叔期望!” 朱六九在一旁听着,丝毫没有听出朱元璋话语中的深意。 反而为自己儿子这番“得体”的回答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他笑着对朱元璋说。 “重八,这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咱桓儿为人最是平和,对咱也孝顺,对乡邻也客气,绝不会干出那些丧良心的事!” “咱可以打包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