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是要歇宿,且把些吃得来,酒肉都要。” “客观稍坐。” 店家忙去准备。 武松捡了靠窗的桌子,潘金莲坐下来,赶忙给武松倒茶水。 很快,酒肉送上来,却是一只鸡、三斤牛肉、两大碗面、一壶酒。 走了一天,武松腹中饥渴,潘金莲先倒了两大碗酒,武松一口气干了。 虽然已经转行考科举,但身体底子还在,酒量很好。 喝完酒,拿起筷子,武松风卷残云,潘金莲一碗面没吃完,武松已经吃完了。 “官人可还要再吃两碗?” “不用,路上吃了炊饼。” 店家看着武松这食量,啧啧赞叹道: “秀才好肚量,这一口气吃了几个汉子的饭食。” “休要聒噪,明日一并算钱与你,不会少你。” 吃完饭,问店家要了客房。 武松在房间里拿出书本研读,潘金莲问店家要了热水,伺候武松洗漱。 伺候完武松,潘金莲自己倒了热水,脱下袜子,慢慢泡脚。 武松放下书本,抬起潘金莲的玉足,只见脚底板上两颗血泡。 “明日不能再走了,我问店家买头驴子。” 潘金莲无奈地点点头。 苦读到深夜,潘金莲抱着武松歇息,路上有人陪睡,还是要舒服不少。 到了第二日早上。 潘金莲早早起来准备热水。 武松洗漱完毕,吃过早饭,找到客店老板,问道: “主人家,我想买头驴子,可有哪里得买?” “客官要给娘子骑吧?” “是哩,山路走不惯。” “我后院正好有一头驴子,若是看得上,便卖与你。” 武松跟着老板到了后院,一头阉过的公驴拴在那里。 武松上前摸了摸,看了看牙口和蹄子,都是好的。 “主人家要多少银子?” “不多要你,只要你10两银子。” 武松心里盘算了一下: 在北宋,因为要应对辽国、西夏的骑兵,朝廷限制私人养马。 普通人,包括很多官员,只能骑驴。 至于驴子的价格,从10贯钱到几十贯钱不等,主要看品相。 客栈这头驴子,一看就是骨架大、耐力好的,价格在20多贯左右,相当于10两银子。 所以,这个价钱确实公道。 武松称了10两银子给老板,又买了些豆子,牵着驴子回到前堂。 拿出褥子垫在驴背上,潘金莲爬上驴子,行囊也挂在驴背上。 武松牵了绳子,大步继续往北进发。 再往前就到阳谷县地界,大名鼎鼎的景阳冈,就在前面。 七月底的天气,早上依旧燥热。 武松大步往前走,行了约莫十几里,前方出现一个冈子。 路旁有个樵夫,武松行了个书生礼: “老哥,这里可是景阳冈?” “不错,正是景阳冈,后生这是赶考的?” 武松虽然长得强壮,气质像绿林好汉,但穿的是直裰,只有书生才会穿。 所以樵夫断定武松是赶考的书生。 “是,请问这景阳冈可有大虫?” “大虫?倒是不曾听说,俺刚从山里打柴回来,若是有大虫,俺怎么敢去?” 景阳冈上居然没有老虎,武松着实有些惊讶。 不过想想也是,此时和《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时间不同。 可能老虎还没有出现。 没有最好,这辈子靠科举,不靠武力,没必要和老虎拼死拼活。 “多谢老哥。” 武松牵着驴子走上景阳冈。 此时日头正在顶上,照得冈子明亮,山林里蝉鸣聒噪。 潘金莲骑在驴背上,从行囊拿出干粮递给武松: “官人且吃些炊饼。” 武松接了炊饼,边走边吃,潘金莲也吃了些。 走到一座山神庙前,武松停下来歇息。 驴子走了半日,也算是累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