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70%的考生在这一个阶段就被淘汰,剩下爱30%的考生进入第二轮阅卷。 也就是说,有资格用红笔抄录的卷子,不足30%. 第二轮阅卷由外地的州学教授,或者有名的文官审阅。 这个过程,又有70%被淘汰。 最后一轮评定,就是第三轮评定,由朝廷委派主考官负责。 送到主考官面前时,只有50个考生的卷子。 800多人参加考试,最后送到主考官面前的卷子只有50人,而最后考上举人只有10个。 这次最后的主考官是国子监博士,名叫胡瑗。 时间过得很快。 半个月时间过去,最后评定为优的50个考卷送到国子监博士胡瑗面前。 副考官是大名府的州学教授,名叫宋城。 胡瑗坐在房间里,衙役泡了一壶茶,倒了两杯。 拿起卷子,胡瑗开始辛苦的阅卷。 考卷一份一份看,胡瑗偶尔皱眉、偶尔微微颔首。 副考官宋城在旁边听令。 突然,胡瑗拿起一份卷子,脸色诧异。 宋城看向卷子,问道: “胡大人,是不是那份卷子?” 胡瑗反问道:“你觉得这份卷子如何?” 宋城沉声道:“此人对于儒学经典、天人之理研究极深,我不如也!” 没错,这份卷子就是武松的。 副考官宋城阅卷的时候,就被武松的见解震惊了。 胡瑗最后阅卷的时候,再次被震惊。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人欲,其间甚微。知其为天理,便知其为人欲。” 胡瑗忍不住诵读起来。 读完之后,胡瑗意犹未尽,说道:“此子如此大才,其他文章也必定好。” 不顾阅卷的顺序,胡瑗开始从200份卷子里挑选。 最后拿出四张答卷,并排放在一起。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一句句经典的话语出现在答卷上,胡瑗如饮美酒,眉飞色舞。 国子监是北宋最高学府,作为国子监博士,胡瑗学识渊博,对于知识如饥似渴。 当然,身为国子监博士,一般的考卷入不了他的法眼。 而武松的答卷,用的是朱熹的理学,刚好打动胡瑗。 四张卷子看完,胡瑗拿起朱笔,狠狠写下:解元! 州解试的第一名就是解元。 其他人的试卷还没有看完,武松已经被定为第一名。 看着胡瑗写下“解元”二字,宋城深深叹息道: “胡大人,你真要定此人为解元吗?” 胡瑗放下朱笔,反问道:“不定他为解元,难道还有更好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