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两天后。 入夜时分。 武松换上一身新的直裰 、外面披着袄子,缓步出了客店。 走过热闹繁华的街道,到了金环巷,只见码头上一片繁忙。 汴梁不宵禁,即便到了晚上,依旧不断地有船靠岸、不断地有船离岸。 贩夫走卒络绎不绝、行人商旅穿梭如织。 旁边则是画楼酒肆,各种行当商铺。 金环巷在水边,上百家青楼临水而建,灯笼挂在屋檐下,照得水面通明。 楼内丝竹之声袅袅,偶尔能听到女子笑声。 武松走入金环巷,很快找到登仙楼。 这是汴梁最有名的青楼,也是最贵的青楼,是个销金窟。 门口有小厮迎接,武松说来参加诗会,小厮直接带着上了三楼。 踩着楼梯上去,就看见何运贞与几个人说话。 见到武松,何运贞连忙起身,对着其他人说道: “这便是清河县的武松,我们恩州府的解元、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 何运贞又把其他几个人介绍一番。 其中几个也是当地的解元,都属于河东路。 “早听说仁兄打死老虎,以为是谣传,今日见了,才知道仁兄魁梧了得。” 在场的读书人都比较斯文,就算长得高大,也是白白净净,举止风雅。 武松这种带着绿林好汉气质的,十分少见。 “见笑了,那日多喝了几碗酒,所以胆壮。” “若是再见到,我也落荒而逃。” 这一说,其他人越发震惊: “仁兄醉酒之后居然还能杀猛虎,佩服、佩服!” 何运贞请武松在上首坐下,目光看向对面几桌: “那些人便是江南西路的士子,那人是庐陵欧阳雄,那个是临川陈欢,都是当地的解元,诗文极好。” 江西庐陵、临川都是才子之乡,两人气质确实不凡,有江南文人的样子。 又看向靠窗的几桌,说道: “那是西川路的士子,那人是眉州的解元李成筹。” 西川路就是四川一带,也出了很多文人。 苏轼三兄弟就是眉州人士。 何运贞把在场的才子一一介绍,武松暗暗记在心头。 到了这里,都是为了科举而来。 能考中解元,诗文还不错,肯定都是聪明人,一个月后的省试,这些人都是劲敌。 很快,登仙楼聚集了40多人。 赶考的士子有8千多,到场40多个,人数不算多。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来,几乎都是解元,或者官二代。 林震是何运贞的小跟班,所以才有资格进入。 楼下传来脚步声,众人看去,只见一个身穿锦衣、要悬玉佩、手持香扇的年轻男子上楼。 “王公子来了。” 众人纷纷起身迎接,何运贞也起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