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考官入场!” 几个考官进入巷子,站在中间。 “考生出来见礼。” 武松从号房走出来,站在门口。 几个考官对着众人行礼,众位考生回礼。 然后是考官点燃三支香,对着天地、皇宫方向礼拜,众位考生跟着行礼。 一堆礼节过后,武松回到号房。 省试正式开始! 省试总共考三场、分三科: 第一场考本经大义。 题目总共五道,从《易》《诗》《书》《周礼》《礼记》中选一经作答。 同样要求阐发经典微言大义,结合现实提出见解。 第二场考兼经大义。 题目一般从《论语》《孟子》中选取,但此时的宋徽宗崇信道教,所以把《道德经》也加入其中。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 题目一般总共三道,聚焦朝廷政务争论焦点,或者朝政困局。 考的最多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好坏,如何应对辽国、西夏边防等。 今天是第一场,考的就是本经大义。 差役逐个核对考生信息、身份,确认完毕后,考试发卷子。 轮到武松,卷子放下来,铺在桌案上。 总共五道题,其中一道是《礼记》。 题目是:何为礼? 武松微微一笑,提笔写下第一句话: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 恩州府解试,武松用的是朱子理学。 而这一次,武松用的是王阳明的心学! 在宋朝,程朱理学是绝对的核心。 而到了明朝,阳明心学是绝对的颠峰。 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认为万物之理皆存于内心,无需外求。 和以前的儒学很不一样,是一种开创性的学说。 当然,最重要的不止于此。 科举从来不是只看考生学问如何,科举就是政治。 政治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答题不仅要体现学问,还必须符合当朝皇帝、权臣的想法。 宋徽宗喜欢道教,把《道德经》纳入考试范围,他绝对喜欢阳明心学。 所以武松才敢说,这次科举必中状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