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人对坐,李庸说道: “武省元的《传习录》别出一格,格物致知之说已经风靡士林,都说武省元是当代大儒。” “那些个不认得武省元的,还以为武省元已经年过花甲。” 武松笑道:“学问须时间磨砺,也须天赋。” “我有些许天赋而已,所以醒悟早些。” 李庸敬佩道:“武省元谦虚了,不到20的年纪,便能有此参悟,已是一代大儒!” 客套完毕,武松直接说此行目的。 “李朝奉是汴京最大的书商,我有一本新书,想卖与你。” 李庸听闻,喜从天降,起身拜道: “武省元不弃,小可先行谢过。” 武松现在是最热门的人,他的书只要刊印,一定大卖。 《传习录》虽然让他首发,但版权费归国子监,他赚的不多。 这也是武松不爽的原因,《传习录》卖得那么火,自己却没有赚到钱,一个铜板都没有赚到。 所以,武松写完《三国演义》,自己找书商出版,收取版权费。 “不知武省元有何大作?” 李庸很期待,他以为武松又写了《传习录》那样的书。 武松从布包里拿出厚厚一沓手稿,放在桌上。 真的是厚厚一沓。 三国演义60多万字,全部用毛笔手写,可以想象有多厚。 见到手稿的一瞬间,李庸愣了一下,然后快速捧在膝盖上。 封面写着《三国演义》。 “噫?不是儒学吗?” 李庸有些失望。 武松是儒学大师,他想要阳明心学的书。 “李朝奉且看看。” 武松知道李庸想错了,只是淡淡一笑。 李庸试着翻开第一页,写着: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开篇是一首《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李庸看完这首词,抬头问道: “我记得这首词是武省元所写吧?” 武松有些好奇,问道: “李朝奉居然知道?” 李庸呵呵笑道:“武省元太谦虚了,你的《临江仙》可是广为流传。” 说罢,李庸继续往下看正文: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顺着书稿往下看,李庸渐渐入迷,不觉过了一个时辰。 直到眼睛看得发酸,李庸才直起身子,惊叹道: “武省元真乃...真乃..真乃天生才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