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爹是户部右侍郎,有直奏圣上之权,自然知道圣上的心思。” 庐陵欧阳雄听着两人的对话,脸色惨白... 听王禄这样说,林震终于松了口气。 擦了擦额头冷汗,林震对着王禄作揖道: “王公子所言才是正理,虚惊一场。” 临川陈欢鄙夷道: “我等读书之人,应有自己的见解,而非人云亦云。” “武松说甚么,你就信甚么,与蠢猪何异。” 被骂蠢猪,林震心中愤怒,但当着王禄的面,林震不敢发作。 “走吧,吃酒去。” 王禄大摇大摆离开,带着几个小弟往青楼去。 殿试后。 所有卷子送到贡院糊名,用红笔抄录成朱卷,然后由考官阅卷分档。 最后排定名次,交给皇帝赵吉审阅。 北宋之初,皇帝亲自审阅每一份考卷,亲自排定名次。 后来因为太累了,交给知贡举的官员负责。 皇帝只负责看优秀卷子,其余不看。 当然,对于殿试排名有疑问的,考生可以申诉,申请重新阅卷。 国子监祭酒董逸坐在静室中,仔细审阅每一份卷子... 时间过得很快,卷子快看完的时候,董逸心里咯噔一下... 没看到武松的卷子? 国子监博士胡瑗脸色也不好。 他们两个都希望武松中状元,也觉得武松应该中状元。 可是...都没有发现武松的卷子。 所有阅卷考官的想法一样,都觉得宋徽宗会选择中立调和。 所以,排名在前面,都是中立派的考卷。 凡是主张新法,或者旧法的,一律排到后面去。 最后阅卷完毕,董逸心如死灰。 排名前二十的卷子,没有武松。 他看过武松的考卷,读过武松的书,知道武松的行文风格 前二十的卷子,绝对没有武松。 怎么会这样... “祭酒,卷子和排名都好了,是否送入宫中,请圣上过目?” 董逸深吸一口浊气,疲惫地点头。 科举乃国之大事,谁都不敢公然舞弊。 武松答题不准,那也没办法,只能如此了。 考官把名次、卷子同时送入皇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