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诗会这日,天刚蒙蒙亮,春螺巷就被一阵喧闹声唤醒。 怡红院那扇朱漆大门早早敞开。 檐下悬着的红灯笼还透着暖黄的光,可在涌来的人潮映衬下,倒显得有些不起眼了。 念一带着十几个伙计守在门口,手里的竹牌被翻得哗哗作响,嗓子喊得都快哑了: “各位公子按顺序来,先登记再入场!” “东边是比诗区,西边是对词区,猜谜区在戏台旁——” “本店的诗签糕点刚出锅,凭登记牌能免费领,别挤丢了!” 人群像涨潮般往院里涌,有穿青布长衫的书生、裹锦缎华服的公子。 甚至还有几个挎着书箧、刻意束了发扮男装的女子。 时念站在门内看着,忍不住忍俊不禁。 估摸着她们还自以为这伪装天衣无缝呢。 这些人手里大多攥着张传单,脸上满是期待与好奇。 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撞在巷壁上,又弹回来混着伙计们的吆喝,像一锅刚煮沸的热粥,热闹得冒尖。 王思哲挤在人群末尾,指尖把传单捏得都快破了。 这两日他在盛京书院附近的破庙里落脚,听了太多关于怡红院的传闻。 有人说时老板曾是青楼老鸨,却凭一己之力改了规矩,让院里姑娘们只卖艺不卖身; 有人说她手里藏着本羊皮书,里面的学问连大儒见了都要自愧不如; 还有挑夫说,他之前亲眼见的那块“以诗会友”的匾额,是大理寺卿狄怀仁送去的。 那些细碎的传闻像春雨,一点点浸润着他心里那点根深蒂固的残存偏见。 此刻望着这门庭若市的景象。 他想起初到盛京时,在东市与人争辩的那句“青楼改头换面,难道就不是藏污纳垢之地”…… 王思哲的脸颊顿时烧得发烫,整个人都又紧绷了几分。 “公子,登记了吗?” 念七拿着笔墨走过来,见他发愣,又温声问了一遍。 王思哲慌忙点头,接过笔在登记簿上写名字。 笔尖落在云河村三个字上时顿了顿—— 他本想模糊籍贯,可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如实写上了。 念七接过登记簿扫了眼,虽然觉得这学子古怪,留个名儿就行,还留籍贯作甚? 但他还是笑着递给他块竹牌: “王公子里边请,您的号码是一百三十七,交流区还有空位,快进去吧。” 走进院门,王思哲彻底呆住了。 戏台被红绸缠了好几圈,正中央挂着“怡红诗词大会”的红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