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穿锦袍的公子,有拎着书袋的学子,还有几个跟着主人来的小厮,都抻着脖子往院里望。 他们眼里满是期待,却没一个人闹事。 念八和大力站在最前面,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褂子的前襟都湿了。 大力手里攥着个空的食盒,还在跟客人解释: “不是我们不招待,是真怕您进去了看不清戏台,听不清唱词,反倒扫了兴!” 有个穿宝蓝锦袍的公子叹了口气,从随从手里接过个小马扎,往门口的石阶上一坐。 “没事,我就在这儿听听响儿也成,早就想听听永州传过来的《渔家女》了。” 这话一出,好几个人都跟着附和。 有让小厮去买马扎的,有直接靠在巷边的老槐树上的,倒真没一个人抱怨。 念八看着这阵仗,急得抓头发,转头跟大力嘀咕: “这可咋整?总不能让他们一直坐这儿吧?万一着凉了可咋好?” 大力也没主意,只能皱着眉叹气: “要不……我再去跟吴婶说说,多蒸点热糕给他们?” “不必麻烦吴婶,我来处理。” 时念的声音忽然传来,带着温和的笑意。 众人闻声回头,见她穿着件丹青色旗袍,站在灯笼光里,眼神清亮得像山涧的泉。 念八和大力像是见了救星,连忙让开位置:“念姐!您可来了!” 时念走上前,对着门口的客人微微颔首,语气诚恳: “各位公子肯来捧场,是怡红院的福气,让大家在门口等着,是我们考虑不周。” 她目光扫过那些坐着马扎、靠在树上的客人,继续道: “不过各位放心,这么坐着确实难受,我已经让人着手筹备新的营业场所了。” “比现在的怡红院大上许多,不仅有戏台,还会设专门的读书区,让大家既能看戏,也能安安静静读蓝星的诗。” “相信不出三个月,就能有好消息,到时候定让各位都能舒舒服服地坐下看戏、读诗。” 这话像颗定心丸,刚坐下的宝蓝锦袍公子立刻站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