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咱们来日方长。” 听音阁的掌声还没散尽,人流已像潮水般往望秀阁涌去。 方才没能挤进去的客人此刻脚步最快,穿杏色锦袍的公子拉着同伴往台阶下冲,嘴里还念叨: “可别再错过《渔家女》了!刚才听凝霜姑娘唱得那么绝,这出戏定也差不了!” 连之前扒着听音阁门框的粗布短打汉子,也扛着马扎跟在后面,粗声粗气地喊: “等等我!咱也去凑个热闹!” 望秀阁的戏台早已布置妥当,与听音阁的红绸飞天不同,这里的布景透着股江南水乡的柔婉。 戏台两侧挂满了青布裁成的荷叶,边缘缀着细碎的银粉,在灯笼光下像沾了露水; 台中央摆着几缸清水,水面漂着白色的荷花灯。 微风一吹,灯影晃动,竟真有几分“荷塘月色”的意境。 更妙的是,吴婶特意让人在角落烧了点荷叶香。 混着水汽漫开来,一进望秀阁,就像闯进了江南的荷塘边。 “这布景也太真了!” 刚坐下的客人忍不住惊叹,手指着戏台边的荷叶。 “你瞧这纹路,跟真的一模一样,连露珠都像刚凝上的!” 旁边的伙计笑着解释: “这是暖夏姑娘带着院里的姐妹,用青布一针一线缝的,银粉是从永州带回来的鲛绡屑,夜里瞧着更亮。” 客人听得连连点头,手里的诗签都忘了攥紧。 就在这时,戏台两侧的弦乐轻轻响起。 是邱师傅的琵琶,调子比《壁上观》柔了许多,像溪水淌过青石; 紧接着,乔娘子的古筝也加入进来,泛音清泠,混着荷叶香,瞬间把氛围拉到了江南水乡。 台下的喧闹渐渐静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望着戏台后方。 最先登场的是沉碧。 她穿着件淡青色的衣裙,裙摆绣着细密的荷叶纹,手里拎着个竹编的小箩筐,发髻上簪着朵白色的绢花。 那是吴婶用碎布料做的,像极了荷塘里刚开的荷花。 她刚走到戏台中央,身后就跟着晚晴、素心和玲珑,几人穿着同款的青色衣裙,梳着一样的双丫髻,只是手里的道具不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