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些担心工期赶不上、辗转难眠的夜晚,此刻都化作了眼前的实景。 “这银子真是没白花!” 阿福在一旁感慨,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戏台。 “你看这戏台,比咱们现在的院子大十倍都不止!” “以后演《西游记》,定能把大闹天宫的排场做足,到时候孙悟空一登台,肯定威风!” 时念被他逗笑,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震天的吆喝。 “吉时到——落梁喽!” 两人连忙往外走,只见工匠们挽着袖子,合力拉动粗绳。 房梁缓缓下降,红绸在雪雾里晃着。 围观的伙计们都忘了冷,举着暖炉欢呼。 张师傅帽檐上的雪簌簌往下掉,他却笑得眼睛都眯了。 “主楼的框架这就算完活了!” “剩下的就是铺地砖、装门窗、刷漆,咱们加把劲,腊月初肯定能完工,保准不耽误新年开业!” 这话让众人更兴奋了。 时念原本还担心赶不上新年开业。 没想到工匠们念着“早点让姑娘小伙们用上新场地”,主动提出加班赶工。 她怕他们冻着累着,还特意多加了两成工钱,可工匠们却说“能帮时老板把场子建好,比多拿银子还高兴”。 只是银子花得像流水,张珂源前几日对账时还皱着眉念叨“木料、工匠费比预算超了三成”。 可此刻看着眼前稳稳立着的主楼,再没提银子的事。 他说:“这银子花得值,太值了!” “走!念姐,咱们去瞧瞧后院的院子!” 后院的几间院子早已初见雏形,比前院更显精致。 最东边是办公室,窗明几净,连案几的位置都按每个人的习惯预留好了。 时念的书桌靠窗,抬头就能看见前面的戏台。 张珂源的账房靠里,定制了一个大书柜; 浅醉的书桌摆在中间,旁边留了空地,方便她放乐谱和琵琶。 中间是后厨,比春螺巷的老灶房大了三倍还多。 青砖的地面亮得能照见人影,连灶台都砌了三个,一个用来蒸馒头,一个用来熬汤,一个用来炒菜。 吴婶一进去就奔着新灶台去,手在光滑的灶面上摸来摸去,笑得眼角皱成了褶子。 “这灶台够大!以后蒸馒头、熬汤、炒菜能一起弄,再也不用挤得转不开身,也不用怕这边的菜没炒好,那边的粥就熬糊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