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暮色笼罩盛京城,怡红院的檐角还也只剩下两盏灯笼。 时念坐在书房,看着手中何源送来的消息。 其一是周显此人是梁王安排在东宫的暗桩,若是他给的消息,那十之八九可能是真的。 其二,今年的会试之中,户部侍郎张启年的儿子张恒也会下场。 时念眼神微沉,但这一次她的确应该好好感谢许澜沧。 乔章林历经千幸才考上举人,若是会试出了岔子,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对怡红院“文化育人”理念的打击。 次日,夕阳西下时,诗签墙旁围满了看公示的人。 不少学子指着批文上的户部大印: “我说吧,怡红院怎么会违规?都是坏人找茬!” 浅醉笑着走过来: “念姐,刚统计完,明天的预约已经超了往日,好多人都是来看公示,顺便听戏的!” 时念望向戏台,晚晴正穿着织女的戏服做最后一场表演。 水袖上的银线在夕阳下闪着细光,台下的客人看得入神,时不时爆发出喝彩声。 檐角的灯笼渐渐亮了起来。 暖黄的光透过绢面,落在青石板上,映得满院温馨,却也藏着即将到来的风雨。 * 正月下旬的盛京书院,晨雾还没散尽,就被考生们的脚步声搅得支离破碎。 青石板路两侧的银杏树还留着残叶,风一吹便簌簌落在肩头。 混着书院里飘来的墨香,酿出种既肃穆又紧张的氛围。 乔章林背着书箱,青布长衫的领口衬着件薄棉内衬。 是乔娘子前几日刚缝的,就是担心他会像是上一次那样,受风着凉。 书箱里装着时念连夜整理的《应试注解》,扉页上是她娟秀的字迹: “策论重民本,引典需融境——勿直抄,需化入南齐民生”。 乔章林摸了摸纸页,心里的紧张散了些。 今日是会试前的预考。 考的是策论,题目由盛京书院几位老夫子共同拟定。 考试通过后能得到一份由国子监夫子编制的书籍,教人如何应对会试。 考场设在书院的明伦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