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承业把乔章林的策论单独抽出来,放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目之所及,是“南齐之民,社稷之根”几个字,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 与贡院的肃穆不同,午后的怡红院热闹得像提前开了春。 怡红书坊里,伙计们踩着木梯搬书箱,粗布短打的裤腿沾了墨渍也顾不上擦; 张珂源手里攥着乔章林提前写好的策论抄本,声音洪亮得整个院子都能听见。 “快!按念姐说的,把‘论民生’‘兴学之益’两段节选出来,加进《蓝星故事集·民生篇》里,排版、印刷都抓紧,今日必须赶印出来!” 浅醉端着刚沏好的云雾尖走过来,见伙计们忙得满头大汗,忍不住凑近时念,小声问: “念姐,乔夫子的策论还没放榜,咱们这么着急印书,万一……” 万一结果不如预期,岂不是白费功夫? “没有万一。” 时念坐在书坊窗边的软凳上,手里翻着乔章林的策论抄本。 “乔章林的策论有具体案例、有落地对策、还有蓝星理念支撑,就算冲不上一甲,考中进士也是十拿九稳。” 若是她自己定然不敢如此自信,可若是连李睿和许澜沧都这么说。 那就一定会是十拿九稳的事。 她顿了顿,指着抄本上“兴学之益”那段,进一步解释: “他若是中了进士,将来入朝做官是迟早的事。” “咱们现在把他的策论节选印成书传出去,既是为他造势,让朝野提前看到他的才能;” “也是借他的笔,让更多百姓、学子知道蓝星的民为本理念。” 晚做不如早做,趁热打铁才有效。 “而且,” “百姓读了会知道,读书不是权贵的专利,” “学子读了会明白,科举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做官,而是为了帮百姓谋福祉。” 这比空喊‘民惟邦本’的口号,管用得多。 浅醉恍然大悟,连忙点头:“我明白了。” 傍晚时分,第一批《蓝星故事集·民生篇》就赶印好了。 阿福领着十几个伙计,每人提着装满书的竹篮,往学源街方向走。 见着考生,阿福就递上一本。 有个寒门学子接过书,翻到“论民生”那段,眼睛瞬间亮了,忍不住低声感叹: “这轻徭薄赋、兴学劝农说得太对了!” “我家乡去年闹旱灾,官吏不仅不减税,还逼着百姓交苛捐,若能按这法子来,百姓也不会饿肚子、逃荒了!” 不到一个时辰,两百本《民生篇》就全送完了。 阿福笑得见牙不见眼: “念姐!好多学子说要去书坊买全套的《蓝星故事集》。” “还有人问乔先生什么时候还会写新策论,看来咱们的书又要卖脱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