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乔章林顿了顿,想起在永州书院见过的那个寒门学子,眼神多了几分真切: “臣在永州时,见过一个学子,家里穷得连笔墨都买不起,却每天天不亮就去怡红书坊抄《蓝星诗词集》。” “他曾跟臣说,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七个字,让他觉得就算现在再苦,总有出头的日子。” 他抬眼看向南齐帝,语气郑重: “这就是蓝星理念的力量。” “它不是要推翻南齐原本的传承。” “而是用更直白、更贴近百姓的话,让更多人相信,那些道理,能真真切切照进他们的日子。” 南齐帝沉默了片刻,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忽然笑了。 那笑容里没了之前的威严,多了几分释然,甚至带着点欣慰: “说得好,道理能照进日子。” “朕登基这些年,总想着打破世家垄断,让寒门有出路,可世家盘根错节,太子又……” 他没继续说下去,话锋一转,拿起案上一支镶着碧玉的狼毫笔,在宣纸上写下“江山代有才人出”七个字。 “这支御笔,还有这张诗签,赏你。” 连福把笔和诗签一起递给乔章林。 南齐帝的语气比之前郑重了几分。 “往后在翰林院,多察民生疾苦,多献务实良策,别让朕失望,也别让那些盼着有才皆可报国的寒门学子失望。” 乔章林双手接过诗签和御笔,指尖触到宣纸上未干的墨迹,还带着温热的触感,眼眶瞬间有些发热。 他躬身行礼,声音坚定: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此生必以为民为念,不敢有半分懈怠!” 离开暖阁时,阳光已经穿透晨雾,洒在皇宫的青石板上,映得朱红宫墙格外鲜亮。 乔章林攥着御笔和诗签,心里却清明。 南齐帝的召见,不只是询问蓝星理念,更是在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 他不满太子纵容世家垄断仕进,希望有更多像自己这样的寒门学子进入朝堂,平衡世家势力。 回到翰林院时,已是午后。 编修房里静悄悄的,其他翰林要么去史馆查档,要么提前回了家。 只有窗台上的一盆兰草,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泛着清新的绿意。 乔章林坐在案前,刚要翻开继续整理,却发现昨日没看完的一摞旧档里,夹着一张泛黄的账页。 那账页被折得很小,藏在奏疏最厚的两本之间,像是被人刻意留下来的。 他好奇地抽出来,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账页上清晰写着: 【庆元六年冬,内库拨款五千两,用途……】 下面还盖着张启年的私印,旁边是他的亲笔签字。 墨迹虽因年代久远有些淡,却能清晰辨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