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好读书,将来出息了,别忘了回怡红院看看。” 李公公望着这一幕,心里忽然透亮。 怡红院的“影响力”,从来不是靠权力赋予,而是靠这些“给馒头、送笔墨、答疑解惑”的实打实帮衬,一点点攒起来的。 他摇了摇头,转身往皇宫方向走。 五皇子想拉拢时念的心思,怕是要彻底落空了。 送走李公公,时念刚回到正厅,阿福就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担忧: “念姐,五皇子会不会因为被拒,找咱们怡红院的麻烦啊?” “之前太子就是因为咱们不肯站队,故意刁难书坊……” “放心,不会。” 时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指了指案上的密信: “五皇子现在最需要的是民心,而怡红院是百姓认可的民间文化场所,他不会轻易动我们,反而会想维持表面的和气。” “而且他给的泉州线索,也是想跟我们保持良性互动。” “毕竟泉州旧案的残余势力,对他稳固地位也是隐患,他需要我们帮着牵制。” 比起太子,五皇子就显得更聪明。 又或许,是因为背后静妃的关系。 窗外的夕阳渐渐西斜,金色的光透过窗棂落在纸页上。 将桌案上的东西照得格外清晰,也让她心里的查案思路愈发明确。 “念姐,书坊的学子们说想跟您聊聊蓝星文化里的民生理念,还有几个学子写了相关的策论,想让您提提意见,您要不要去看看?” 晚晴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时念合上卷宗,笑着起身: “走,去听听他们的想法。” 回廊下的灯笼已经亮了起来,暖黄的光透过绢面,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学子们围坐在诗词区的木桌旁。 见时念过来,纷纷起身问好,石桌上还摆着他们写好的策论,字迹工整,满是对民生的关切。 * 初夏的盛京,总带着股黏腻的热意。 正午的阳光晒得怡红院的青石板路发烫,连空气都透着燥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