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使臣里有西疆牧民代表,怕他们不习惯盛京气候,能不能在驿馆备些御寒的姜汤?” “还有使臣忌羊肉,饮食上得提前跟驿馆交代清楚。” “还是你细心!” 陈立威执笔记录下来,边写边问: “我会命人去将每个国家使臣的饮食禁忌、习俗偏好都列好,然后让顺天府的人跟驿馆、怡红院两边对接,保证不出错。” 晚晴连忙拿出纸笔,把这些细节记下来,说回去整理成“使臣接待须知”,分发给院里的伙计。 等回到怡红院,已是午后,陆襄还在巷口跟孩童们玩闹,兜里的糖撒了一地也笑得开心。 吴婶正扶着暖夏在院里散步,见时念回来,笑着招呼: “刚煮了些甜汤,快过来喝点暖暖身子。” 初二的晨光刚漫过窗棂,怡红院就热闹起来。 时念和乔章林坐在堂屋的八仙桌前,面前摊着厚厚的“各国使臣接待清单”。 乔章林手里拿着鸿胪寺送来的使臣名册,逐一念着: “北徐使臣三人,带两名翻译;西疆五人,有牧民代表;滇国四人,其中一位是山地部落首领……” “共十二国,不计所带侍卫,一共四十五人。” 时念拿着笔,在清单上标注: “北徐忌辣,饮食多备面食;西疆喜肉食、奶茶,可让吴婶提前熬好;恩泰忌羊肉;高丽喜甜食,备些红枣糕……” 乔章林补充: “还有习俗,西疆见面行抱腰礼,小倭行鞠躬礼,得跟接待的伙计提前说,免得失礼。” 张珂源在旁帮忙整理清单,按“国家-人数-禁忌-习俗”分类; 晚晴则把这些内容抄录成册,准备贴在怡红院的各个展示区,方便伙计们查阅。 阿福原本想陪着暖夏,见大家都在忙,也主动过来: “念姐,我帮着整理道具清单吧,戏台需要的模型、幕布,我都记着呢。” 戏台区那边,浅醉和素心正围着琵琶讨论。 浅醉手里拿着《天下大同》的戏词: “得给各国加些民俗元素,西疆那段加牧歌调,素心你试试用琵琶弹西疆的冬不拉旋律;” “滇国那段加山歌的颤音,让晚晴帮忙写几句滇语的戏词,使臣听着亲切。” 素心抱着琵琶试弹了一段,冬不拉的粗犷混着琵琶的清亮,竟格外和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