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时,穿锦缎的商户站出来,笑着道: “大家别急!在下已经和其他州府的粮商联系过了,他们那边有富余的玉米种,按成本价卖给咱们,就是运输得花几天时间。” “另外,督查员已经跟官府提了,看能不能给咱们农户补贴点运费,减轻咱们的负担。” 顺天府的小吏立刻点头: “陈府尹说了,只要粮商按成本价售种,运费由顺天府出,保证大家都能及时种上地。” 百姓们瞬间欢呼起来,老汉握着商户的手,激动得直颤: “要是真能这样,今年秋收肯定能有好收成!去年亏的,今年都能补回来!” 连参赞站在角落,没说话。 他看到石桌上摊着十几张提案纸,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一些民生琐事。 而旁边还贴着顺天府的回复。 一个大娘推着小推车过来,给每个人递清汤,见张汉说得口干,还特意多给了他一碗; 陆襄不知什么时候蹿到了那小吏身边,帮着整理提案。 把“缺粮种”的农户名单记下来,动作熟练得完全不像是个六岁孩子。 “这些粮商,真愿意按成本价卖种?” 连参赞忽然问身边的时念,语气里的质疑淡了些。 时念点头: “这位万掌柜之前囤过粮,后来他改做平价粮铺,现在他的粮铺生意比以前还好。” “他常说,赚百姓的信任比赚银子重要。” “像这样的商户,议事区还有不少,都是出自真心。” 连参赞又走到小吏身边,翻了翻他手里的记录册。 上面记着近三个月的议事结果: “解决西街排水沟堵塞;蒙学班新增二十套笔墨;平价粮点新增两个……” 每个结果旁都有百姓的签名,有的还画了圈,表示满意。 “这些签名,都是百姓自愿签的?”连参赞问小吏。 小吏笑着道:“这位大人,这是自然!” “每次议事有结果,大家都主动签名,有的老人家不会写,就画圈或者按手印。” “您看这个圈,是刚才那老汉画的。” 连参赞沉默了,目光扫过议事区的热闹景象。 老汉正跟商户商量订种的数量,大娘在给孩子分馒头,陆襄帮着贴新的议事主题“秋收备粮”。 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演戏”的僵硬,只有对日子的盼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