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本册子,我想带回北徐,不知时老板可否……” “自然可以。” 时念点头,让晚晴再取几本递给北徐使臣。 “里面还有我们南齐历年来的其他案例,或许能给北徐民生做些参考。” 怡红院门前的阳光渐高。 西疆使臣围着素心学弹琵琶,北徐随从记录模型价格细节,陆襄穿着新皮靴在厅里转圈。 吴婶又熬了一锅奶茶,铜壶冒热气,映得每个人脸上都带暖意。 时念站在厅中央,看着这跨越地域的互动,满意地勾了勾唇。 所谓 “文化交流”,从来不是华丽辞藻,而是一碗懂心意的奶茶,一首能共鸣的曲子,一幅稚嫩的雪莲图,还有对 “好日子” 的共同期盼。 这些细碎温暖,比任何官方文书都更能拉近人心。 “时老板,” 连舟走过来: “文盛之会开幕时,我想带我们北徐的商队代表来怡红院,亲眼看看西街的交易场景。” “怡红院随时恭候。” 时念笑着点头: “届时,我们还会排《北徐渔女》的戏,讲渔女反抗渔霸的故事,或许你们北徐的百姓会有共鸣。” “若是参赞有空,不妨也来瞧上一瞧。” 连舟来了些兴致,没想到时念还藏着这一手。 不过见巴图都围着怡红院的姑娘学音律,想来时念早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爽朗大笑:“好!我一定来!” 午后阳光格外暖,送走西疆与北徐使臣,厅里布置换了新模样。 案上撤下咸奶茶铜壶,摆上两盆新鲜山茶花; 窗边加了张矮桌,铺着浅蓝布巾,放着泉州海产干货。 时念正和晚晴核对 “滇国习俗补充页”,上面用朱笔记录着相关的细节。 张珂源将提前准备好的相关书籍摊在案前,里面夹着阿福做模型时的草图。 “念姐,滇国使臣的马队到街口了!” 伙计从外面跑进来,声音兴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