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难道再找那个博士生?” 石耀坤思索着,叹了口气,“还是问一下吧,对方也许有办法?” …… 张明浩啃了几天的资料,对于视觉光感模型也有了一定了解。 他试了下《正确感知》。 可以! “方向正确!” “视觉光感模型和光学超材料理论结合,能实现隐形技术!” 这个结论太有意义了。 《正确感知》判断方向正确,跟着结合进行研发的路就是正确的。 研发用的是‘光学超材料理论’,而不是真正的光学超材料,也代表不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路’也不会太远。 “应该是靠视觉观感的设计,再结合具有微弱光学超材料特性的材料。” “理论构造设计,再去研究转化……” “怎么做呢?” 张明浩思索着摇了摇头,研究问题不可能短时间解决。 …… 周一傍晚,一栋教学楼的西侧大教室。 张明浩要做一项挑战性的工作--教学助理,简称助教,薛坤的助教。 薛坤交代一番,就让张明浩先过去了。 这是一节专业选修课,是面向整个理学部的大课,课程的名字叫《原子与分子物理》,选修的学生有近两百人。 张明浩的工作是进行点名,随后简单对课程进行一番介绍。 正式上课,就交给薛坤了。 “我是这课程的助教,和你们一样,也是学生,博士生。” 张明浩站在讲台上,亲切的做了个自我介绍,还把名字写在黑板上,“以后叫我张老师,或者叫学长都可以。” “有关课程的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其他问题当然也可以,是否回答就要看心情了……” 教室里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在进入教室的时候,张明浩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是第一次担任老师。 助教,也是老师。 在调侃着说了几句后,紧张感也就渐渐消失了,他进入到正规流程,“下面来点名,抽点。” “谁没来,再被点到名,就是怪自己运气不好了。” 两百多人的大课,不可能一一点名,也就是象征性的点一些人。 他拿着学生列表喊了起来—— “王林燕!” “到!” “余钢!” “这里!” “柯杰平!” “到……” 在点了几个名后,他忽然想到是否能用《正确感知》试试? 一试,果然可以! 《正确感知》能够帮助确认答‘到’的学生是不是本人。 “吴晓东!” “到!” 前排传来一个答到的声音,《正确感知》却给出了否定的反馈。 张明浩停了下来,他抬头看向前排问了一句,“吴晓东来了吗?” “到!” 开口的是第二排的一个男生,小眼睛、胖胖的看着很敦厚。 张明浩都看笑了,他走下讲台看着对方问道,“你叫吴晓东?” 其他学生也都看过去,“那不是周杰吗?” “是他!” “帮点名被抓到了……这个老师怎么知道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