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复刻实验,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说谁最希望能复刻实验,当然是张明浩自己了,但他发现实验缺少了一个‘想不到的的关键点’。 “或许是从未有过认知的领域……” 从未有有过认知,也就根本不可能想的到,复刻实验也不会成功。 现在朱炳坤、薛坤每天都做研究,他们不断改变变量,但因为没有理论支持,实验是否成功完全碰运气。 “即便是做出来,可能也和我在东港大学一样,无法复现第二次……” 这就是张明浩的判断。 当然,做实验还是有用处的,最少可以积累数据。 所以他没有劝阻。 他的生活依然非常规律,每天都是锻炼、学习和工作。 锻炼,效果非常明显。 身体评估数值又有了‘1’点增长,已经达到了‘64’点,看到了慢慢上涨到‘70’点的希望。 ‘模糊视觉感知框架’也完成了搭建工作,也要开始往里面填充数据。 第一步完成,第二步‘填充数据’的目的,是把框架变成‘模型’。 就像是建一栋高楼,框架就是房子的钢结构框架。 在框架搭建好以后,就要开始填充水泥、砖石,建造出房子的整体外形,再进一步完善就可以住人,也就是涉及制造、应用了。 上午,张明浩到光学实验室找到了孙雯,交代了下一步的实验工作。 “检测三种纳微级透光或吸光颗粒,混合在一起的光线反射和传导率。” “我需要非常详细的数据,最好是十组以上。” 这个实验要求就很高了。 孙雯凝着眉头问道,“这需要高精度的设备,还需要特殊的材料,比如,金纳米材料,我们的经费上……” 不断实验,就会不断消耗经费。 学校划拨给张明浩的个人经费只有五十万,有二十几万都已经耗掉了。 如果再进行需求高的实验,经费会更快速的消耗,也许都用不了半个月,五十万就全都没了。 张明浩拧了拧眉,他也知道后续的实验会耗掉更多经费。 孙雯提到的金纳米材料非常昂贵,‘5-10’纳米的高纯度颗粒,每一克的采购价都需要两千元以上。 “不然……找企业拉赞助?”张明浩仔细思索着。 孙雯顿时摇头,“这个研究拉不到赞助,我之前找过很多企业,他们根本没兴趣。” “别说企业了,学校和科学基金会都没兴趣,或者说,根本不看好,他们觉得我们的研究没意义。” 张明浩疑惑道,“我们现在是研究隐形技术,和原来不一样吧?” “确实不一样,但是,没前景啊!”孙雯直白道,“谭主任都认为,我们连第一步的模糊视觉感知的框架都做不出来。” “外面的企业会专门找评估,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 她说着直摇头。 “你说框架啊?” 张明浩摸了摸后脑勺,开口笑道,“孙教授,忘了和你说了,模糊视觉感知的框架,我已经完成了。” “现在是第二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