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秀英熟门熟路地来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那里有几个和她年纪相仿的老太太,面前都放着篮子,里面是或多或少的鸡蛋、鸭蛋,偶尔还有一两只被捆着脚的鸡。 王秀英掀开蓝布,露出那十几个个头匀称、颜色鲜亮的鸡蛋,立刻吸引了目光。 “秀英,你家这鸡蛋品相真好!” 一个老太太啧啧称赞。 王秀英年轻的时候就是十里八乡最能干的,当年上门提亲的都能把她家门槛踩烂了。 所以认识的人自然多,这几个老太太也都是附近几个村子的,多多少少都互相认识。 王秀英咧嘴笑了笑,她家那整天蔫了吧唧的老母鸡两三天才下一个蛋,还嘎嘎小。 这个大颜色好看的鸡蛋咋可能是她家老母鸡下的? 这还是老神仙给的。 但被老姐妹们一夸,她这老脸上也有光,她嘴上谦虚:“还行,老母鸡争气。” 她并不急于交易,而是先观望,打听行情。 黄小麦站在一旁蹲地上,竖着耳朵听。 鸡蛋在这里是硬通货,按个卖,也可以用来直接换东西。 品相好的,一个能多换一小撮盐或者一根针。 她看到奶奶用五个鸡蛋,换了一包粗盐和两轴线,又用三个鸡蛋,从一个卖菜籽的妇人那里换了一小包菠菜籽。 “奶,为啥不都换成钱?” 黄小麦小声问。 王秀英瞥她一眼,低声道:“你这傻妮子,钱捏在手里容易花掉,换成需要的东西最实在。再说了,有些小零碎,人家就不爱收钱,就认以物换物。” 黄小麦若有所思。 这就是底层最朴素的交易智慧,规避现金短缺,直接满足需求。 如果是女主,她看到这些会有什么想法呢? 黄小麦前世对这些东西都不太了解,她也就是个普通老百姓,能吃进嘴里都是好的,只想着几号发工资几号还花呗。 她该从哪里下手呢? 接着,王秀英又带着她们去了卖山货的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