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少学就相当于高中了,一般一郡之中只有一所。 渔阳也有,就在渔阳县中。 诸侯岁贡小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然后爵命焉。 各地的郡守国相,每年都要向天子推荐优秀的学生,到雒阳的大学中学习,这个行为叫做造士,也就是培养合适的士人。 如果其中有优秀的人,朝廷还会考核他们的射术,依照考核成绩来赐予不同的爵位。 这是一套完整的,从民间底层选拔人才到中央的教育机制。 但除了小学是免费教育以外,从庠序到少学,都是要花钱的。 很少有百姓能够负担的起。 所以张新才费尽心思,藏富于民。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张新面前铺着一张大大的新纸,奋笔疾书。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由梁武帝下令编纂,周兴嗣成文的一篇奇文。 全文整整一千个字,没有一个字重复,脉络清晰,语言简练,还有各种知识,在后世收获了无数名人大家的赞誉。 用它来搞基础教育,再合适不过。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好爵......” 张新放下笔,疯狂挠头。 “妈的,记不清了。” 这玩意是他小时候背的,都三十多年了,还能想起来一半,已经算不错了。 张新又想了好一会儿,实在是记不起来,便拿着这还能记得的五百多字,跑去找了蔡邕。 蔡邕正在家中,手中拿着一本《基础数学》,看得津津有味。 不用说,这本书也是出自张新之手。 除去基础的数字替换、计算方法以外,张新还引入了一些基础的几何、方程之类的东西。 当然了,其中的XYZ这些东西,都被他替换成了甲乙丙。 基础数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这些东西,用于替换小学的书计教材。 下册则是几何、方程之类的东西,用于庠序之中。 蔡邕手中拿着的,正是下册。 察觉有人来到,蔡邕抬起头,见是张新,指着书上的一处地方笑道:“子清来的正好,来来来,快来给我讲讲,这个方程是怎么个回事?” 张新凑过去一看,巴拉巴拉。 “原来如此。”蔡邕赞道:“未曾想子清如此擅长数术,竟能编纂出如此简单易懂的数书。” “蔡师谬赞了。”张新谦虚一笑,将手中的千字文递了过去,“劳烦蔡师帮我看看这个。” “哦?子清竟然开始写文章了?” 蔡邕有些意外的接过千字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