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新自离开雒阳后,用荀攸之计,舍弃了轵关陉,走崤函古道,也就是三门峡,抵达华阴。 随后,张新军自华阴渡河,北上攻取蒲板县。 蒲板县有蒲板津,也叫蒲津渡,是连接关中与河东的重要渡口。 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潼关之战时,曹操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最终击败了马超、韩遂的关西联军。 白波黄巾的主力大多在临汾、绛邑附近,蒲板的守军并不多。 加之黄巾兵员素质低下,又有城中大户见王师到来,纷纷倒戈。 因此张新没费什么劲,就攻下了蒲板。 城破之后,投降的黄巾士卒张新并没有杀,而是给了他们一些粮食,便将他们放走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君侯是想行攻心之计,招抚黄巾么?” 荀攸看着那些黄巾离去的背影,抚须问道。 “黄巾,不过是一群吃不饱饭的百姓罢了。” 张新叹了一口气,“只要给他们饭吃,给他们地种,自然就不会反了,何必徒增杀孽。” 荀攸不是嗜杀之人,闻言点了点头。 “可是,白波黄巾共有十余万人,君侯准备如何安置?” 荀氏虽是荀子后人,但荀攸所在的颍川荀氏,是从荀淑这一代才逐渐开始发家的。 至今不过三四代而已。 因此荀家拥有的土地并不多。 但这并不代表荀攸不知道,其他士族侵占土地有多狠。 张角都死了四年多了,白波黄巾还能聚众十余万,说明目前河东的土地,基本已经被权贵侵占完了。 “等见过河东太守,看过田亩账册再说吧。” ...... 张新入城后,让曹性领了五百人去守渡口,并派人去向关中催粮,随后撒出斥候,打探消息。 过了数日,张新摸清了河东的情况,召荀攸前来议事。 “我意出骑兵奔袭平阳,先解平阳之围,逼迫白波黄巾撤往绛邑、临汾一线。” 张新指着地图,“随后再令河东太守领郡兵自安邑北上,与我军在闻喜汇合,不知公达觉得如何?” 白波黄巾攻了平阳许久,都没有攻下来。 若是张新派遣骑兵前去支援,白波黄巾必然退兵。 这样杨奉的白波军就被赶到绛邑了。 只要张新联合河东太守,前出闻喜,就能与平阳守军一起,将杨奉夹在中间,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若君侯只是想解平阳之围,如此甚好。” 荀攸沉吟道:“可这样一来,招抚之策就不能用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