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新找来杨彪,询问华阴地理。 华阴的地势南高北低,南边是秦岭余脉延伸出的丘陵地带,北边不远处就是渭水。 县城便建在这山水之间。 南边的山上没有可供大军行进的大路,但仍有几条小路可供少量军队绕过县城,直取风陵渡。 在杨彪的建议下,张新命徐晃领了两千士卒上山,把守小道,又让朱灵领一千兵马,驻守风陵渡,保障大军退路。 赵云驻守城中,负责指挥家兵守城。 张新自己则是领着其他人,在城外下寨。 段煨本人及其麾下的部将,都被张新带在身边,降卒则是被收了武器铠甲,关押在城中。 兵将分开,收缴武器,便能最大程度的保障降卒不会作乱。 段煨麾下的士卒约有三千之数,一共交出了两千多副铠甲,其中有铁甲五百余副,剩下的都是皮甲。 张新自留了铁甲和一千副皮甲,余下的全部分配给了赵云和徐晃。 董卓率军来袭,主攻方向一定是他在城外的大营。 只要攻下大营,将张新赶进城中,董卓就可以趁势围城,再取下风陵渡,断了他的后路。 因此张新必须将大部分铠甲都留在大营中。 此次偷袭风陵渡,除去驻守蒲板津的牛丰和王猛,他一共带了八千兵马。 除去给徐晃、朱灵的三千兵马,此时营内还有五千大军。 一千五百甲士,三千五百普通士卒,再有营垒之利,以及城中大族支持物资。 坚守三日不成问题! 就在张新忙着建造大营,准备物资的时候,董卓也在率领大军一路疾行。 正月十五,董卓兵临华阴城下。 董卓望着营中大纛上那刺眼的‘汉宣威侯张’,没有任何废话,只是让大军稍微休整了一番,即刻开始攻营。 张新立于营中望楼之上,亲自指挥。 白波黄巾虽然不是精锐,但也上过战场,又有为他效命之心,不会怯战。 段煨投降,又解决了他们甲胄不足的问题。 有一千五百甲士,再有营垒之利,固守不成问题。 董卓军射箭。 张新军用临时赶制的木盾抵挡。 董卓军攀登营墙。 张新军在典韦、乐进两员大将的带领下,数次将其赶下墙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