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助董卓守一座必陷之城,只能得一个与现在地位差不多的中郎将。 助张新迎回天子,封侯拜将,封妻荫子就在眼前。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孙乾等人见主公和军师都选择相信,便不再谏言。 张新让典韦将城防图挂了起来。 “来,杨毅,你给我等说说......” 次日,大军开拔,直扑长安。 孙坚找到张新,再次请求担任先锋。 皇甫嵩他打不过,但打个董卓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新准了。 董卓在长安城内的布置,是东边的守军多,南北守军次之,西边最少。 联军自东向西而来,正常来说,打的就是东城。 而杨毅麾下的那些人,都在南城之中。 未免被人怀疑,他在出城前就装作生了重病,请了长假。 此时那些人正由他的一名心腹统领。 孙坚的作战风格勇猛,最喜强攻。 让他来做攻城先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董卓察觉出端倪来。 孙坚得了张新应允,大喜过望,回到自己军中,将麾下全部召集过来。 “自诸侯会盟,共讨国贼始,距今已一年有余。” 孙坚看着诸将,大声说道:“此一年间,君侯战孟津,复洛阳,攻华阴,陷郑县,劳苦功高。” “我等皆赖君侯神威,才能于今日兵临长安城下!” “然此一路行来,我军却未立下半点功劳,着实令人汗颜......” 孙坚拔出腰间古锭刀,激昂道:“今日一战,誓取长安,如此方能不负国家,不负陛下,不负君侯!” “今日一战,誓取长安!今日一战,誓取长安!”孙坚麾下众将纷纷高声喊道。 士卒受他们感染,也跟着喊了起来。 他们的心中都憋着一口气。 尤其是那些来自南方的江东兵和长沙兵。 从长沙到雒阳,再到长安,他们打的唯一一场胜仗,就是收复陕县。 然而就算是这点微功,也是在张新的辅助下才拿到手的。 这就显得他们...... 像个挂件。 大家都是一个肩膀扛两个脑袋,谁比谁差了? 今日一战,他们就要证明,长沙兵、豫州兵,并不比青州兵和徐州兵差! “出击!” 孙坚鼓舞完士气,下令攻城。 凡守城,必守野。 在正常的情况下,董卓应该分一军出城安营,与城池互为掎角之势才对。 但不知是长安城池太大,还是董卓担心分兵之后控制不住城中局势,他并未在城外布置兵马,而是集中兵力,做出一副死守的模样。 这让孙坚可以安心攻城,也让张新可以不必再领一军,为他防备侧翼。 “杀!” 城墙上杀声震天。 刘协在寝宫中听闻喊杀声起,快步走出大殿,目中含泪,面朝东方,翘首以盼。 “姑父......” 那个男人,他终于来了! 百官公卿心里欢呼雀跃,连忙派出家奴门客前往各家联络。 这些家奴门客的动作,都被牛辅派来盯梢的人看在眼里。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董卓耳中。 “让他们联络。” 董卓冷笑一声,“告诉牛辅,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待张子清退兵之后,老子会挨个上门,和他们聊聊。” “诺。” 董卓走到院中,抬头望天。 “联络好啊,联络好......若是尔等不联络,我还不知道要杀谁呢......” 长安城坚,非一日可下。 孙坚军战至黄昏,鸣金收兵。 董卓亲自来到东城之上,慰问伤员,鼓舞士气。 半夜三更,张新领着三千兵马,人衔枚,马裹蹄,不打火把,悄悄地润到了长安南边。 “君侯,就停在这里吧。” 杨毅借着月光,仔细辨认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说道:“不能再往前了,再往前就是太学和九庙了。” 张新点点头,“那便依计行事吧。” 典韦一挥手,几名士卒悄悄摸了过去,按照杨毅所教,来到一个位置,点起三支火把,按照一个特定的轨迹不断挥舞。 随后便是耐心等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