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是啊是啊。” 曹操连忙赞同,“司徒所言最为妥当。” “伯父。” 张新没有理会曹操,而是对王允说道:“今日董卓城头之言,你难道没听到吗?” “若此言为真,我恐怕在长安待不了几日了啊!” “董贼说了什么?”曹操连忙问道。 张新低声将五路大军取青州的事说了一下。 “本初......本初怎能如此!” 曹操一愣,旋即大怒,随后又冷静下来。 “君侯,你说这会不会是董贼的攻心之计?” “我觉得是真的。”张新摇摇头。 若是假的,董卓不可能连参与者的名字都报的那么全。 “这......”曹操愣住。 王允闻言担忧道:“子清,你如此做,就不怕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吗?” “我当然怕。” 张新看着王允,“我怕,难道董卓就不怕了吗?” “天子若崩,其族必亡,其中道理,他不会不明白。” “伯父。” 张新站起身来,“你乃当朝司徒,尚书令,又有录尚书事之权,我就问你一句话。” “若是董卓不伤天子,认罪伏法,你能否做主,赦免其族人之罪?” 王允沉思良久,抬起头来,咬牙道: “能!” 百官让张新退兵,只是怕伤着刘协,想要徐徐图之而已。 若张新真的领兵退回青州,他们再想谋诛董卓,营救天子,那就难了。 可偏偏现在,张新还真有很大可能就要撤军了。 形势如此,若能以赦免董卓族人来换取刘协平安,倒也值得。 赦免并不是完全免罪,而是罪减一等。 将董卓的族人流放充军,罚做苦役奴婢,那也是赦免。 “只是......” 王允迟疑道:“董贼他会束手就擒,认罪伏法么?” “伯父,来。” 张新上前拉着他的手,走出大帐,伸手指向北边。 “你回去告诉董卓,我愿以渭水为誓,只要他认罪伏法,不伤天子,我必保他族人活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