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了解完乐安国的情况后,张新没有直接南下去距离较近临淄,而是继续向东,沿着莱州湾经由北海国境内的都昌、下密二县,前往东莱郡的郡治黄县。 说起来,他来青州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来到东莱郡的境内。 巡过东莱,张新重新折返到北海国境内。 北海国有两个地方要去。 一是郡治剧县,二是郑玄所在的高密县。 郑玄天下大儒,声名隆重。 这次张新宰了那么多人,其中不乏与郑玄相识之人。 先前郑玄还给他写过信,为那些人求情。 虽说张新以‘民意难违’为由,拒绝了他的求情,但像郑玄这种人,在官府中没有实权,在民间的威望却是很高。 若因此事引得他对自己不满,到处批判,那就难搞了。 杀了吧,对名声有损,而且还是大损。 不杀,那就是放任他动摇自己在青州的统治基础。 因此张新便趁着此次巡州之机,过来当面确认一下郑玄现在的态度。 顺便还能看看诸葛亮。 张新抵达高密后,没有急着去见郑玄,而是先到县衙沐浴更衣,换了一身士子服,并让人去街上买了一些礼物过来。 做完这些,他带着典韦等几个穿着便装的亲卫,来到郑玄家中。 在距离郑玄家还有百步的地方,张新下马步行,以示尊重。 此时已是二月,学生们都过完年回来了。 隔着老远,他就听到了郑玄院内传来的读书之声。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 “哦?郑老头这是在教《尚书》?” 张新悄悄润了进去,找了个角落站着,看了高台上的郑玄一眼,便将目光转移到了别处。 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诸葛亮坐在靠中的位置,专心致志的跟着师兄们诵读。 “亮亮今年才十二岁吧?尚书这么难的东西,他能听懂么?” 郑玄面对大门,在张新进来的时候就发现他了。 见到张新,郑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不过他并没有暂停教学,而是等学生们读完课文后,开始讲解。 张新也没有出言打扰,权当是复习功课了。 “嗯,不愧是经学大家......” 张新赞许的点点头,“讲得比我家老头还是要好那么一些的。” 郑玄与蔡邕虽然都是当世大儒,但二人侧重的方向却有所不同。 蔡邕玩的比较花。 除了传统的经学以外,他还喜欢吟诗作赋,书法音乐,天文数学。 而郑玄这辈子就只做一件事。 那就是研习儒家经典。 一个是文娱两开花,一个在经学方面深耕五十年。 单论经学,郑玄的水平确实要在蔡邕之上。 “今日就到这里吧。” 过了足足一个时辰,郑玄结束了今天的教学。 “多谢老师。” 学生们起身行礼。 “阿亮,你留一下。” 郑玄叫住诸葛亮。 “诺。” 诸葛亮留在原地。 学生们有序离开,不少人看到张新,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 待人都走的差不多了,郑玄起身,带着诸葛亮朝张新走来。 张新迎了上去,主动行晚辈之礼。 “郑公。” “不知牧伯大驾光临,老朽有失远迎,还请牧伯恕罪。” 郑玄也回了一礼。 诸葛亮见到张新,十分高兴。 待二人见礼完毕后,他也行了一礼。 “亮拜见牧伯。” “亮亮长大了。” 张新看着诸葛亮微微一笑。 诸葛亮是在他与张宁成婚之时,跟着郑玄来高密的。 算下来,二人已经有两年半未见了。 高密距离平原足有七百余里,路途实在太远。 去年过年的时候,诸葛亮倒是回过平原一次。 不过那时候张新还在外面讨董,自然见不了面。 今年情况特殊,乐安国的吏员被张新清算了足足七成。 诸葛玄在那边忙的脚不沾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人手来接诸葛亮回去过年。 因此今年诸葛亮是在郑玄家过的年。 此时的诸葛亮身高长到了将近一米六的样子,脸也渐渐长开,隐约有了日后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影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