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而正如张新所料。 袁绍的名声太烂,张新善战的名声实在太响。 张杨:我打张新?真的假的? 然后他就以自己是张新故吏的理由,拒绝了韩馥的拉拢。 张杨这边拉不到,袁绍又给韩馥出了个主意。 “辽西公孙瓒膂力过人,其麾下有骑兵三千余人,号白马义从,十分精锐。” “瓒与张新素有私怨,明公可遣使说之。” “若能得公孙瓒之助,则我军不必心惧张新骑兵也。” 当初张新弹劾公孙瓒的时候,袁绍就在雒阳,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公孙瓒在官场混了十几年,才混了个辽东属国的长史。 好不容易有统领乌桓突骑去凉州作战的机会,结果因为他贪墨乌桓人的军饷,被张新一封弹劾奏疏,又贬去做县丞了。 袁绍估摸着,公孙瓒的心里应该恨死了张新。 比起历史上都督北方四州的蓟侯,现在的公孙瓒混得着实有点惨。 在原本的历史中,张举、张纯叛乱,鲜卑、乌桓肆掠,持续数年,将幽冀二州搅的天翻地覆。 公孙瓒也是在这段时期,以军功晋升,在董卓进京之前就掌控了万余步骑的兵权,成为一方诸侯。 讨董之后,诸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时青州黄巾突然进犯渤海。 彼时的公孙瓒已与袁绍结盟,暗中约定瓜分冀州。 见黄巾来袭,公孙瓒领兵击之,在东光南大破黄巾两阵,缴获甲胄辎重无数,俘虏七万余人。 这个东光南,就是之前淳于琼屯驻的那个东光县的南边。 正是凭借着黄巾的馈赠,公孙瓒正式成为三国前期最为强大的诸侯。 没有之一。 当时幽、冀、青、兖四州皆畏公孙瓒之名,各郡县对他派来的太守、刺史等官员,全部予以承认,配合工作。 然而由于张新的出现,张举、张纯还没来得及造反,在家里就被顾雍抓了。 乌桓、鲜卑现在都是大大滴良民。 青州黄巾就更别说了。 公孙瓒的经验包全被张新吃了个干净。 连口渣都没给他剩。 失去了这些经验包,公孙瓒这么多年,也就凭借着管子城那一战的苦劳,在卢植的运作下,勉强混了个校尉之职,手底下只有那可怜兮兮的三千兵马。 就这,其中还有五百兵马,是公孙瓒以随从名义,登记在册的。 没办法。 一部校尉的兵马上限是两千五百人。 他若不这么做,刘虞不给粮啊...... 韩馥闻言大喜,连忙派遣使者前往公孙瓒的驻地右北平,请他带兵来援。 “若能得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并于夫罗麾下的匈奴骑兵......” 韩馥对袁绍笑道:“如此一来,我军就不必惧怕张新的骑兵了。” “是啊是啊。” 袁绍笑着附和。 先前韩馥派人拉拢张杨,虽然没有成功,但却带回来了一个副产物。 于夫罗。 他是南匈奴故单于羌渠之子。 中平五年,张新讨白波之时,南匈奴发生了内乱。 羌渠被杀,须卜骨都侯被立为单于,作为羌渠继承人的于夫罗,不得不逃亡汉地。 于夫罗来到雒阳,向刘宏请求,让汉朝出兵帮他复国。 然而那时的刘宏满脑子都是西园新军,哪里会管他这个匈奴人的死活? 刘宏不仅没有出兵,甚至还把正在准备与匈奴决战的张新召了回来。 于夫罗无奈,只能带着他麾下的数百匈奴骑兵,一直住在雒阳附近。 好在,刘宏虽然不帮他复国,但也没有亏待,一直好吃好喝的养着他麾下的那帮人。 刘宏驾崩之后,于夫罗还以为复国的机会来了。 只要说服新帝出兵,有汉朝的帮助,复个国还不是轻轻松松? 结果刘辩登基还没几个月呢,先是何进被杀,又是董卓入京。 别说复国了。 朝廷甚至连吃食都想不起来给这帮匈奴人送了。 于夫罗和他麾下的匈奴人饿的受不了,只能趁乱到河内、上党一带劫掠。 然而好景不长。 没过多久,张新来了。 张新军屯驻在河内,于夫罗根本不敢调皮,只能带人前往上党,依附张杨。 在并州,他凭借着旧日的威望不断招募旧部,也拉起来了一支三四千人的匈奴骑兵,跟着张杨攻打上党。 然后没打下来。 从刘宏驾崩,到张新撤军的这两年时间,于夫罗和他麾下的匈奴骑兵过得可谓是十分凄惨。 原本在这个时间点,他还有白波黄巾可以联合,在河东、太原、上党等地到处劫掠,日子过得倒也不错。 然而...... 白波这个经验包也被张新吃了。 这就导致了于夫罗这两年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 坤都饿细了。 好不容易熬到张新退兵,张杨占据河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