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只有南郑张氏愿意。” 郭嘉叹了口气,“其余大族从现有的情报来看,暂时还摸不准。” “臣为了不令此事外泄,就没有让细作去联络他们。” “嗯?” 张新有些意外,“苏固此人,我曾与他相处过一段时间,其人宽仁敦厚,是个能得人的长者。” “他死于张鲁之手,他的那些故吏,竟然没有想为他报仇的么?” “问题就在这里。” 郭嘉解释道:“在我等外人看来,苏固是死于张鲁之手不假,然其中却还有一番曲折。” 张新目光一凝。 “还请奉孝详言。” 想要速克汉中,内应是重中之重。 有了内应,张新便无需攻城,可以利用骑兵快速突袭,直接抄了张鲁老巢。 要是没有内应,他就得想办法吃掉张鲁出关的那些军队了。 能全歼那自然好。 可若是让张鲁军跑回一部分去,继续坚守关隘,那就与麻烦了。 万一让张鲁拖到刘焉援军到来...... 关中缺粮,无法久战,张新就只能选择撤军。 虽说撤军对他而言,不会影响到现有的硬实力。 可军事从来都是服务于政治的。 要打汉中是他,最后灰溜溜撤军的也是他。 这对他在朝中的威望无疑是一次打击。 以后他再想对哪里用兵,反对派就有话说了。 你看你看,上次你想打汉中,最后没打过,平白耗费钱粮。 这次听我的,别去了别去了...... 一旦这种声音增多,就会对以后的战略安排造成掣肘,极其不利。 张新现在算是体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副作用。 朝廷这张牌,用好了是大义。 用不好,那就是阻碍了。 也难怪小黑胖子后来要开霸府,将所有决策之权尽数收入府中。 就是为了架空朝廷,避免掣肘嘛。 “昔年张鲁与张修攻打汉中,破城的是张修,杀死苏固的也是张修。” 郭嘉将打探到的情报说了出来,“因此在苏固那些故吏的眼中看来,杀害苏固之人并非张鲁,而是张修。” “后来张鲁杀了张修,也算是为苏固报了仇。” “他正是凭借此举,收拢了汉中大部分的人心。” “如今的汉中,并非我等之前推测的那般暗流涌动。” “恰恰相反,张鲁篡居太守之后,大肆传播五斗米道,以宗教笼络人心,治民以宽,又于道路上创立义舍,内置米肉,以供过往路人免费取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