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上午九点整,李言的办公室内。 宽大的黑檀木办公桌上,如同往常一样,已经被人精心整理过。 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黑咖啡放在他右手边最顺手的位置,旁边是苏晴提前放好的、需要优先签署的文件。 他首先拿起那支沉甸甸的万宝龙149钢笔,快速浏览并签署了设备尾款支付申请和营销预算表。 每一笔签名,都意味着数百万乃至上千万资金的合法流出,是公司这台庞大机器得以持续轰鸣的燃料。 随后,他拿起财务总监张姨提前送来的四月份财务简报初稿,仔细翻阅起来。 根据最新的数据,四月份总销量55.37万台,其中星辰S1销量约为12.5万台,单台利润150元; 星辰S2销量约为42.87万台,单台利润200元。 他的目光在几个关键数字上停留。 S1毛利润: 12.5万* 150 = 1875万元。 S2毛利润: 42.87万* 200 = 8574万元。 月度总毛利润: 1.0449亿元。 营销费用:约1100万元。 管理费用(含研发、人力、行政等):约800万元。 月度税前利润初步核算约为:8549万元。 这还只是初步数据,需要扣除各项税费以及处理一些应收账款。 但即使如此,这个利润规模在2008年的中国制造业,尤其是竞争惨烈的手机行业,已经堪称惊人。 他需要张姨提供更详细的、分产品线、分区域的成本和利润分析报告,以便更精准地判断S1和S2各自的生命周期和利润贡献,为下一步是否推出S2的改良版或者S3做决策依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