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因为失去了户籍和土地,他们才会变成流民。 田地和房子,不但是粮食和住所,更是百姓身份的证明。 流民不是人,人人皆可以欺辱。 当即,没人再敢抱怨。 众人屏气凝神,打定主意要好好干活。 回去的路上,鲁源忍不住说道:“规矩定得倒是仔细,你就不怕他们阳奉阴违?” 柳书明自信满满地说道:“同乡互保,意味着一人犯错牵连他人,有人互相监督,他们纵然有心偷懒,旁人也会督促他们干活,做好有赏,做得差有罚,人心趋利避害,收敛野性踏实干活乃是必然之事。” “况且,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因势利导同样是我儒家的特长,规矩不合时宜我自然会改,但在这之前,你还是先管好你的墨家工艺,咱们各司其职,看谁能真正帮员外把白糖做出来。” “比就比,我还怕了你不成?” 鲁源不服气地叫嚷道:“等到白糖成了,非得让你看看什么叫术济天下。” “拭目以待。” 柳书明眼里充满了较劲的意思。 曹德走在二人中间,生怕他们一言不合打起来。 耳听二人唇枪舌剑,倒也是有点意思。 看似温和的儒生,行事干脆利落,另有一副法家面孔。 定规矩,洞察人心。 隐隐感觉柳书明不像是普通儒生。 儒家两大对头里,法家才是第一名。 吸纳“敌人”的理论。 柳书明当真是儒家弟子? 话说回来。 两人互相看不惯,又透着一股不拆台,只较劲的君子之风。 和而不同的局面,反倒成了一桩幸事。 若是互相下绊子,捅刀子。 曹德说不得要对其中一个挥泪斩马谡。 回到青石村,柳书明再次做了一件让曹德大跌眼镜的事情。 亲手誊抄登记册,一份他自己留存,毛遂自荐充当监工。 另外一份交给曹德。 又着手制定奖惩细则。 甚至连流民的住宿,饮食分配都做了细致规划。 一整天的经历,完全颠覆了曹德对于儒生的看法。 既没有袖手谈心性,更没有高谈阔论。 定规矩,写章程。 虽说有些地方不合时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