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6章 名垂青史的水利工程-《乱世悍匪,先娶个老婆再说!》


    第(1/3)页

    “你这计划看着简单,实则工程量浩大。”

    默算出工程花销,唐清晏唏嘘道:“三里长的隧道不说开凿人工,单是支撑隧道的木材,加固的石材,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飞槽,两丈高的支架,得用百年以上的硬木,加上石板,石灰,算下来……”

    顿了顿,唐清晏掰着手指细数花费。

    隧道开凿,至少动用千名壮丁,忙忙碌碌的干上大半年。

    木材,石材,石灰这些物料,保守估计也要两万两。

    蓄水池和闸口的修建再加一万两,还有工具损耗,意外开支,总花销起码七万两。

    这个数字一出口,曹德暗自咋舌。

    古代官吏倒也不全是酒囊饭袋。

    唐清晏估算的费用,与曹德几次核算的费用相差只有三千两。

    太牛逼了!

    要知道。

    唐清晏从得知这事,一直到估算费用,恐怕连一炷香的时间都没有。

    反观曹德。

    整整用了五天才把费用核算完毕。

    可以说古人眼界有限,能力却丝毫不亚于后世之人。

    甚至是在某些领域,始终未被超越。

    “七万两不是小数目,县库早就空了,府库估计也所剩无几,就算老夫出面请款,最多也就能要来一万两,剩下的六万两去哪凑?”

    唐清晏丢给曹德一个最直接的问题。

    钱从哪来。

    曹德等的就是这句话,立刻拱手道:“可以邀请周边豪强乡绅乐捐,豪强富户手里有的是钱,咱们可以给他们立功德碑,把捐款多的人的名字刻在上面,让后世子孙都记得他们的功劳。”

    “而且工程完工,受益最大的也是他们,但凡大户,哪个没有百亩,千亩田地,他们没理由不捐。”

    唐清晏摇摇头,给曹德泼了一盆冷水。

    豪强有钱,却也十分吝啬。

    光靠功德碑恐怕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捐赠。

    “那就再给他们加个念想。”

    曹德拿出第二套方案。

    都江堰、郑国渠,造福后世千年。

    修建它们的李冰和郑国至今仍被人传颂,真正做到了名垂青史。

    “老大人您想想,若是南山的水利工程建成,不仅能救这一方百姓,您作为牵头人,必将和李冰,郑国一样载入史册,流芳百世,其余人等也能受到万民香火。”

    短短几句话,一下子勾住了唐清晏。

    没有任何一名朝廷重臣,能够抗拒名垂青史,载入史书的功绩诱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