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柳书明连忙推辞道:“员外才是村里的领头人,学生不过是纸上谈兵,各项事务虽分属各正,还需有统一的章程,学生可以牵头订立,明确各正的职责,考核内容,这样才能长久运转。” 农正制定耕种计划,兴修水利后如何分配水源,工正保证农具供应,支援水利工程,军正制定巡逻,训练制度,保护村民和流民安全。 医正要定期给乡亲们体检,仓正按需分配粮食。 流民落户后,优先分给种子农具。 农正还要做好户籍登记,避免有人浑水摸鱼。 “除此之外,还有赏罚机制。” 柳书明补充道:“依据周礼的诏王驭群臣,可以设劝善榜和惩戒规,农桑搞得好,医术高明者登榜表彰,赏赐粮食农具,消极怠工偷奸耍滑,轻则警告,重则罚劳役。” “屡教不改者逐出村社,赏罚分明才能激励人心,员外担任首事,订立曹氏乡约。” 接下来,柳书明再次展露出惊世骇俗的本领。 国有国法,村有村规。 曹氏乡约就是村规,更是所有受到青石村庇佑,生活在青石村百姓,必须遵守的律令。 开篇第一句写明遵国法,辅王化。 免得被官府和对手抓住小辫子。 “补官府治理乡村所不及之处,而不是替官府掌权,出了人命案送县衙审理,收的粮食叫互助粮,账目公开,请县衙派人来监核,绝不搞赋税,那是朝廷的专属权,碰不得。” 曹德笑得合不拢嘴。 所谓曹氏乡约,不就是内部小法律嘛。 柳书明不但迅速帮曹德订立了人员框架,就连法条都能信手拈来。 “还有,要向官府和朝廷表忠心,不能露出任何可以被人抓住的软肋。” 柳书明露出几分狡黠。 “逢年过节挑些上好的粮食,兽皮,送给汪县令和唐老大人,嘴上说愿为朝廷守边隅,抚流民,言外也得学学古人,多向县令请田自污。” “咱们村只建学堂,粮仓,药铺,作坊,不搞什么议事厅,大堂,乡勇只负责夜巡防盗,千万别碰军制。” 曹德有多少野心,目前柳书明还看不出来。 但是有一点,柳书明比曹德更清楚。 大楚王朝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家。 但是在北地的一亩三分地,任何野心家都要躲着藏着。 距离白河县八百里外,驻守着数万精锐边军。 同时,当地距离王城长安的距离也不过一千里。 一旦出现乱子。 不论是朝廷大军,还是眼皮底下的边军。 顷刻间就能扑过来弹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