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饭后的陆家大院,暑气渐消,夜虫初鸣。 各房都点了灯,昏黄的灯火从窗纸透出。 陆从文正蹲在屋檐下,就着月光,笨拙地修补着一个破了口的锄头。 自从老爷子走了之后,陆从文就放下了书本,拿起了锄头。 半辈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 在他看来,儿子终究还是要回到田里来的,家伙什得趁手才行。 王氏则在屋里,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小心翼翼地缝补着陆明渊身上那件半旧的褂子。 灯火下,她的侧脸柔和,眼神里却满是藏不住的忧虑。 老太太的话是金口玉言,可三房那两口子,是省油的灯吗? 就在这时,东厢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陆从智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页泛黄的线装书,施施然地走了过来。 “大哥,大嫂。” 他先是客气地打了声招呼,然后将目光投向屋内,看到了坐在桌前发呆的陆明渊。 “明渊啊,书我给你拿来了。” 陆从文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站起身,有些局促地搓着手,“从智,辛苦你了。” 王氏也停下了手里的针线,起身迎了出来。 当她的目光落在那本书的封面上时,脸色“唰”地一下就白了。 那书的封面上,写着两个古朴的篆字——《孟子》。 “三弟,你这是……” 王氏的声音有些发颤。 陆从智仿佛没看到她难看的脸色,一脸诚恳地解释道:“大嫂,你别误会。本来是想给明渊拿《三字经》和《百家姓》开蒙的。” “可这不是巧了么,明文明年就要下场,正是温书的关键时候。” “那些书,他都带去县里的私塾了,说是要从头到尾再梳理一遍,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叹了口气,将手里的《孟子》往前递了递,语气里满是无奈:“我翻了半天,家里就剩下这本《孟子》了。” “我想着,明渊既然敢在娘面前立下军令状,想必是有几分把握的。” “再说,大哥当年也读过书,这些年肯定也教过他一些。” “若明渊真是那块璞玉,是真正的读书种子,起点高一些,直接从《孟子》学起,说不定更能激发他的天分,岂不更好?”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解释了为何不给启蒙读物,又把陆明渊高高架了起来。 言下之意,你要是真有本事,区区一本《孟子》算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