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回应他的,是更大声的,善意的笑声。 “行行行,你家要出两个状元郎了,我们可等着喝喜酒啊!” “从文,快回家吃饭吧,你婆娘该等急了。” 笑声中,陆从文不再解释,只是咧着嘴笑了笑,向家里走去。 …… 推开吱呀作响的院门。 “父亲回来了?”陆明渊抬起头,看见了门口的父亲。 “欸,回来了。” 陆从文放下锄头,憨厚地笑着,走过去摸了摸小儿子的头。 “明泽乖,没给你哥添乱吧?” 陆明泽仰起小脸,骄傲地挺了挺胸膛。 “我帮哥哥烧火了!” “好,好,我们明泽长大了。” 这时,西厢房的门帘一挑,一个身形同样清瘦的妇人走了出来,正是王氏。 她手里捧着一叠东西,用一块干净的蓝布包着。 “当家的,你回来了。” 她走到陆从文面前,将手里的布包递过去。 “这是我这个月攒下的绣活,一共二十匹帕子,你明日抽空去趟县里,把它们卖了。” 陆从文接过布包,入手微沉,说道:“卖了给你换身衣裳吧,这身上的再补也不合适。” 王氏却摇了摇头:“不换了,明渊要读书,总不能连像样的纸笔都没有。” “我问过村里的吴秀才,一套笔墨纸砚,最便宜的也要大半两银子。” “这些帕子我用了心的,应该能换回一两银子。” “给明渊买些笔墨纸砚,剩下的,就给他买几本旧书。” 他一个字都没反驳,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将那布包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贴着胸口放好。 一家人,围着一张破旧的方桌,喝着寡淡的稀粥,配着一碟咸菜,却吃得格外香甜。 就在这份静谧的温馨中,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吆喝声。 “从智家的!从智!在不在家?” 是村里专靠赶牛车帮人捎带东西去县城的赵老头。 话音未落,东厢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陆从智快步走了出来,脸上堆着热切的笑。 “赵大爷,在这儿呢!是不是我家明文有信捎回来了?” 赵老头喘了口气,从牛车上跳下来,拍了拍身上的灰。 “可不是嘛!明文少爷让我给家里带个话,说他明日就从县学回来了!” “让你们提前把屋子拾掇拾掇,再备些好吃的,他在县里念书,可清苦着呢!” 第(3/3)页